【封面專題 退步人生:與“成功學”相向而行的人生姿態】陳彼得:現在的我更爺們
看到胡子拉碴、滿臉皺紋,手里還揮舞著胡蘿卜和大白菜的陳彼得,很難將他與昔日名震臺灣的“音樂教父”對號入座。問他會不會懷念以前舞臺上那個光鮮亮麗的自己,""他說:現在的我,更像一個爺們。
看到胡子拉碴、滿臉皺紋,手里還揮舞著胡蘿卜和大白菜的陳彼得,
很難將他與昔日名震臺灣的“音樂教父”對號入座。
問他會不會懷念以前舞臺上那個光鮮亮麗的自己,
他說:現在的我,更像一個爺們。
77g的小店里,巴度正疲于應付顧客們的各種追問:“老板娘,昨晚電視上的那個臺灣音樂教父,和昨天下午店里送外賣到我們家的老頭,長得真是像!”
另一邊,這個送外賣的老頭一如往常地,到麗江小區的娛樂室里玩乒乓球。他發現其他球友們有些異樣—他們甩開乒乓球拍,聚成一堆嘰嘰喳喳,還不時朝他飛去幾個疑惑的眼神。老頭樂了,朝球友們嚷著要開球打比賽。這下, 球友們不淡定了, 一下子蜂擁而上,“哎,老頭,昨晚電視上那個真的是你嗎?”
電視上,他被冠以臺灣音樂教父的帽子,和高凌風、張帝、高勝美站在一起,唱了三十年前風靡大江南北的歌曲 《遲到》和《一條路》。主持人對他畢恭畢敬,齊齊尊稱他“陳老師”。
陳彼得,就是這個送外賣的老頭。
1
上電視之前,很少人知道這個叫陳彼得的老頭的過往。但回溯三十年,這個名字卻是臺灣樂壇的一盞明燈。“不慚愧的說一句,如果要數出三個對七八十年代臺灣樂壇貢獻最大的名字,那一定是陳彼得,陳彼得,和陳彼得。”1980年代,他被譽為臺灣的音樂教父,在圈中更有“福將”之稱—誰找陳彼得寫歌,誰就能立馬走紅。當時,最大牌的偶像是費玉清、劉文正、余天、鳳飛飛、高勝美??無一例外地,他們專輯里的主打歌,都是陳彼得寫的。
陳彼得寫的第一首歌,是在出租車里哼出來的小調。當時,他和已經紅極一時的余天拼車趕場表演,閑極無聊的陳彼得隨口吹了幾個小調,沒料到余天聽了,當下拍板讓陳彼得把這首歌給寫下來,這首歌叫《含淚的微笑》,后來成了余天專輯的主打歌。后來,陳彼得開始了自己“福將”的命運,唱遍寶島的歌曲一首接一首地寫,歌手也一個接一個從他的歌里走到最當紅的頂峰。后來被屢次拿來做范例的是劉文正,剛開始半紅不紅的他,就憑借陳彼得的一曲《遲到》,從臺灣一路紅到了大江南北。
到現在陳彼得也沒想明白,自己寫的歌為什么能紅。第一首歌寫出來,紅了。只顧著樂的陳彼得總結為“歪打正著”。沒想寫出來第二首歌—又紅了。這下陳彼得納悶了,心想是不是誰故意讓我紅的?直到歌曲一首接一首地紅起來,陳彼得才篤定了自己的創作天分。而“陳彼得”這個名字,也突然變成一種迷信—只要是他寫的歌,誰唱誰就能紅。
但讓陳彼得成為音樂教父的,并不僅僅是他的創作才華。那個年代, 臺灣仍處于男權社會,市場只消費女藝人,演藝界幾乎都是女歌手的天下,鄧麗君、歐陽菲菲、鳳飛飛??幾乎壟斷了整個音樂市場,這一市場需求使得男藝人的報酬比女的低很多。1980年,陳彼得帶頭建立臺灣歌星工會,為男歌手搖旗吶喊,凌峰、高凌風、張帝、劉文正等都是工會成員。除此之外,陳彼得搶得了全臺灣最大的秀場—聯美歌廳的經營權,搖著“臺灣男歌手站起來”的旗幟,向市場要求分一杯羹,也由此抬高了男藝人的身價。“要是男歌手的地位再不得到尊重,我們不止會罷工,索性就改行掙錢,讓演藝圈里再也沒有男歌手的蹤跡。”陳彼得放下狠話,也使得臺灣男歌手的命運終于得到決定性的扭轉。
“全臺灣的男歌手都該感激我。”陳彼得笑道。然而事過多年,很少人再提起這個當年提攜了無數歌手的“救火隊員”。“不要緊,人都是健忘的。”陳彼得說自己當初所做的一切,只是出于獅子座的熱情天性,只求問心無愧,并不奢望別人記得他的當年好。他謹記電影《教父》中的一句話,并一直視作人生信條:讓朋友賺錢的人活得久。
用陳彼得的話說,那段鑲著金邊的青春歲月,他是快樂的。那種快樂是發現自己從“nobody”突然變成了“somebody”,覺得自己終于派上了用場。然而這種快樂隨著日子流逝而變成了一種沉重的負擔。圈內的工作壓力,凡事求好的個性,終于讓陳彼得換上了焦慮癥。
“害怕舞臺,害怕人群,害怕當時的生活模式。”陳彼得數度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卻依然于事無補。他退隱前屬于臺前的最后一幕,留在歐陽菲菲的演唱會上。擔任嘉賓的陳彼得站在舞臺上,看著臺下一個個瘋狂得變形的面孔,突然就碰觸到了自己一直以來抗壓的臨界點—他甩下話筒扭頭便走。他只想逃出去。“再站在這個舞臺上一秒,我整個人就會徹底爆炸。”
于是,陳彼得就這樣離開了那個有無數掌聲相陪的舞臺。
2
和舞臺告別的陳彼得,失蹤了整整半年的時間。穿著短褲布鞋,陳彼得關上手機,開始了他的背包旅行。臺灣有山有水的地方很多,他就這么漫無目的地到處走,走累了就停下來看看湖光山色,休息夠了再繼續往前走。在山上經常能遇見陌生人,大家不知道他是誰,反而能在山間坐下來閑聊人生。沒有了壓力和煩擾,陳彼得的日子過得舒心自在。一輪游山玩水過后,他的焦慮癥不治而愈。
如今的陳彼得在廣州番禺開了一家快餐店,他親自下廚,做奶茶果汁、臺式快餐、還有成都擔擔面。小店叫77g,提倡健康天然的飲食。這是一條全然不同的路。陳彼得面對的不再是音符和掌聲,而是鍋碗瓢盆、油鹽醬醋、一塊牛排一杯奶茶,或者一棵大白菜。“以前我在樂壇,是教父?,F在我在這兒,是師傅。”
“世界一盤棋,做飯也是一盤棋。”除了親自下廚來幾道拿手好菜,陳彼得剩下的時間大都鉆在廚房里研究他的健康食譜。市面上的食物被瘦肉精、地溝油、蘇丹紅占據著,陳彼得崇尚的是自然純凈、無添加的食物。能給兒子吃的食物,才能給客人吃,這是陳彼得的首要原則。“我不是醫生,但我可以通過食物來治療客人。只要下一代吃得健康,我們才能有希望。”他的終極目標,是把77g做成響當當的世界品牌。他圖的不多,就想告訴世界,中國人也愛吃無添加的食物,也能吃得很環保、很健康。
陳彼得做飯方面的才華,跟他寫歌的才華差不多—屬誤打誤撞,卻有模有樣。關于陳彼得的好手藝,在他開錄音棚的時候就傳開了。他喜歡在錄音棚露兩手,給年輕的音樂人做拿手的擔擔面吃。母親是成都人,陳彼得的擔擔面做得自然地道。久而久之,學生們便直奔著他這手好飯菜來了。也正是如此,才讓陳彼得衍生了開家面店的念頭。
在小店77g所在的麗江小區,也有很多人奔著陳彼得的擔擔面而來。在陳彼得上電視之前,他們只知道這個操著一口臺灣腔的老頭,擔擔面做得地道,臺式鹵肉飯也做得別有一番風味。知道了陳彼得的來頭,來小店吃飯的人更多了。很多人來到77g,只為見傳說中的音樂教父一面,還有熱愛音樂的年輕人慕名前來拜師。陳彼得總是和氣地接待每一位顧客。“無論是沖著我的名氣來,還是沖著我的食物來, 都不重要。我的名氣和我做的食物,綁在同一條船上,不需要PK。”
雖然許多客人都愛和他聊幾句當年勇,但在陳彼得的字典里, 卻已然沒有“昨天”這個詞。“如果你每天都回頭看昨天,是不能前進的。如果想要開始嶄新的生活,就不能回頭看。” 在他的眼中,自己并沒有離開舞臺,而是擁有了一個更大的人生舞臺。此時此刻,看著顧客把桌上的飯菜吃光,比臺下萬千歌迷的掌聲,更讓陳彼得感到滿足。“到我這把年紀,很多事情都變得簡單起來。你說,路邊的老樹會不會在乎自己活了多少歲?不會。所以我也不在乎以前那些鑲金邊的日子。我在乎的,是自己這世上一遭,到底有沒有白來。”
“什么是成功?世上永遠沒有絕對的成功。”說起這個詞,陳彼得笑了。他如今最大的成功是研發出一個合大家口味的新菜色。“人生就是無盡的戰斗,最大的敵人是時間。但無論怎么斗,人始終是斗不過時間的。所以,我們最后只能和自己斗??上?,不是每個人都知道這一點。”
對于陳彼得來說,現在是他大半輩子里最好的時刻—最快樂,最飽滿,最自在,最真實,活得最明白。“有個詞叫巔峰,我想,現在就是我心靈上的巔峰。”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