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金】把雞蛋都放在蘋果籃子里?
如日中天的蘋果股價遭遇重挫,是一大票競爭對手夢寐以求卻力不從心的事。蘋果公司的股票持續了十年的上升通道。然而,當卓越管理者喬布斯的健康再一次出現問題,投資者的“蘋果籃子”該如何自處?
如日中天的蘋果股價遭遇重挫,是一大票競爭對手夢寐以求卻力不從心的事。蘋果公司的股票持續了十年的上升通道。然而,當卓越管理者喬布斯的健康再一次出現問題,投資者的“蘋果籃子”該如何自處?
1月17日,蘋果CEO喬布斯病休了。對于蘋果公司股票的持有者而言,現在最值得擔心的不是三星的GalaxyTab,不是摩托羅拉的Xoom,不是黑莓的PlayBook或者任何其他什么號稱是iPad殺手的東西。他們最需要擔心的是:可能正在史蒂夫·喬布斯身上不斷擴散的癌細胞。
如果魅力領袖走下舞臺
喬布斯沒有放棄自己的CEO職位,他在聲明中說道:“希望自己能夠盡快回來工作”。但這也很像是給媒體和投資者的一針安慰劑。折磨著這位天才的病魔如此復雜,又如此耐久,無法解釋,不可預見。醫學界甚至難以找到一個單獨的術語來概括這種病癥。
此時,“天妒英才”這個陳詞濫調,又成了人們所能想到、對此狀況最精準的描述。喬布斯充分詮釋了社會學之父馬克斯·韋伯對于“魅力領袖”的定義:“具有遠見卓識,進而在社會上具有巨大影響力并擁有大量崇拜者”。喬布斯宣布病休引發的市場連鎖反應,也印證了韋伯當年的擔憂仍然在投資者中廣泛存在:“如果魅力領袖走下舞臺,則圍繞著該領袖的機構組織也將失去相應活力”。
盡管過去兩年間,蘋果公司在喬布斯身體狀況不佳的情況下能夠保持上佳業績,但大多數投資者和消費者仍然認為蘋果公司的成功決定于喬布斯的個人天才:難道不是他在WWDC大會上給我們演示了一代又一代的iPod、iPhone和iPad嗎?只有他對細節的偏執追求才能造就這些完美的產品,因為他是史蒂夫·喬布斯,當今時代商業家和藝術家的完美結合……
事實上,單憑喬布斯這個名字,就足以給蘋果公司創造巨大的公關價值。過去十年,在媒介的反復渲染之下,蘋果公司和喬布斯幾乎成了同義詞。這正是我們這個時代商業發展的一個顯著特征:靠創新力驅動的新型企業領導消費和投資潮流,而在這些大贏家背后,又都站著一位不世出的天才領袖:蘋果的喬布斯、微軟的比爾·蓋茨、Facebook的扎克伯格……
這些企業的創新力被認為直接來源自領導者個人,其中當然存在媒介的刻意放大,但也絕非空穴來風。以微軟為例,在蓋茨領導下的軟件帝國一時風頭無兩。1999年,是蓋茨CEO任期的最后一年,當時微軟的股價達到了歷史高點,58.38美元。2000年1月,蓋茨辭去CEO職位,由斯蒂夫·鮑爾默接任,此后微軟股價急轉直下。鮑爾默接手一年后,微軟的股價就只剩下28美元,此后10年時間內一直呆在20-30美元的區間內,不溫不火,差強人意。
而蘋果的復興也是從2000年喬布斯就任CEO開始。10年間,喬布斯通過琳瑯滿目的創新產品奪回了電子消費產業的統治權。相比之下,鮑爾默的表現則一直被批評為墨守成規,他主推的Windows Vista被公認為Windows歷史上最差的一代。2010年5月,蘋果市值超越微軟,成為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紐約時報》高呼:“舊的時代已經結束”。“喬布斯戰勝鮑爾默”也成為業界熱議的話題。
比爾·蓋茨也不敷衍自己的錢包
誠然巨型企業以尾大不掉為通病,但即便是鮑爾默的辯護者也不得不承認,鮑爾默也許是合格的CEO,但肯定不足以與他的前任相提并論。隨著蘋果對微軟實現標志性的超越,微軟董事會對鮑爾默的耐心似乎也到了盡頭,去年他們扣掉了鮑爾默的一大筆年終獎,以懲罰其在移動市場的戰略失敗。事實上,比爾·蓋茨本人對繼任者的表現也不滿意,微軟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文件顯示,比爾·蓋茨在2010年5月之后連續3個月累計出售微軟股票2000萬股。對于鮑爾默的表現,蓋茨可以搪塞新聞界,但他像任何人一樣,不可能敷衍自己的錢包—作為微軟的最大股東,他當然清楚在鮑爾默的領導下,微軟股票的冬眠已經持續了10年。而他開始拋售的5月,正是微軟遭遇超越的那個月份。
金融界有古訓云,別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多數時候和多數場合,這都是鐵律,合理的分散資金總是規避風險的優選策略。然而喬布斯和比爾·蓋茨這樣的天才卻能誘使投資者背離這一原理。畢竟,能讓世界上最聰明的腦袋給你打工,何樂而不為呢?把雞蛋都放在喬布斯一個人的籃子里又何妨,假如他能夠保持身體健康,這樣的策略似乎并沒有理論上那么大的破綻。
這種投資哲學合理性的另一個方面是,最近50年,在科技領域能給投資者帶來最大回報的企業往往非常顯眼而容易選中,因此采取單調的投資策略也并不常失算。這個規律在摩根士丹利近期的研究成果中被反復強調。上世紀60、70、80、90年代及新世紀的10年分別被定義為大型機、小型機、PC、桌面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5個階段。這些階段的最大贏家是誰?IBM、惠普、微軟、Google、蘋果。幾乎不需要專業的投資眼光就能發現這些公司!資深的投資者會注意到有一些企業僅僅在某一階段占有優勢,以王安、甲骨文、雅虎為典型,但10年的優勢期也足夠長,時代更迭并不會對理性的長期投資者帶來重大損失。
那么,只有一個籃子的投資者如何應付喬布斯病休所帶來突然打擊呢?股價的重挫似乎意味著許多投資者試著把雞蛋從蘋果籃子里拿出來了。但是如此短期的變化,與其說反映了喬布斯的重要性,倒更像是投資者恐慌情緒的極端表現?,F實也許沒有想象的那么糟糕,正如一些分析家指出的,蘋果作為移動互聯網市場的啟蒙者,其戰略和技術全面領先業界數年,即便依靠著喬布斯時代的慣性策略,也足夠在未來幾年內為投資者提供穩定的收益。
另一方面,喬布斯并不是第一次病休。只是在新聞界看來,他的公關價值目前還難與大眾偶像喬布斯相比。蘋果公司內被喬布斯的偶像光環所遮蔽的明星并不少,2010年初去職的重要工程師托尼·法德爾被《財富》雜志評為“iPod之父”,但蘋果的公關部門顯然不愿意讓他奪喬布斯之美,他還因此被《NetworkWorld》雜志評為十大不為人知的“科技之父”。這些無名英雄一樣有能力帶領蘋果前進。
即使最壞的情況發生,而蘋果公司無法找到恰當的繼任者,到那時候再把雞蛋從蘋果籃子里取出來也不算太晚。也有公司不用依賴天才的個人就能提供卓越的創新力。其中的佼佼者非Google莫屬,無論是聯合創始人拉里·佩吉、塞吉·布林,還是CEO埃里克·施密特都不是喬布斯那種星光四射的偶像人物,他們主要依靠靈活務實的機制和令人稱道的工程師文化激勵集體創新。對于那些抗拒“蘋果籃子”哲學的保守投資者而言,這樣的公司會是不錯的選擇。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