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當時與會的人都不懂其所以然”

若沒有洪漢鼎披露的這封洪謙的私信,使大家都看到“大多數當時與會的人都不懂其所以然”這句話,大概會有很多頭腦簡單的人輕易就相信世上真的曾經發生過“許多國外知名學者”對舒煒光的著作“給與很高評價”這件事。

責任編輯:劉小磊

自1976年以來,奧地利的“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學會”每年都要在維也納南方小城基爾希堡召開一屆“國際維特根斯坦研討會”,翌年再挑選有分量的會議論文結集出版為一大冊“會刊”(Proceedings)。1986年8月4日到13日舉行的第11屆會議 (主題是 “知識論和科學哲學的最新進展”)有一大特點,就是共有6位華裔學者參加,在人數上創下新高。他們分別是美國的王浩和樊星南,加拿大的范光棣,臺灣的劉福增,還有中國大陸的舒煒光和張金言。舒煒光(1932—1988)當時任吉林大學教授,專治自然辯證法和現代西方哲學,會前出版過一本《維特根斯坦哲學述評》(北京三聯,1982)。他的親友和學生在前年編寫了一本《舒煒光教授逝世二十周年紀念文集》(吳躍平主編,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內中對他的維特根斯坦研究有不少夸大不實的記述和回憶。比如有個學生在文章中開口就說:“《維特根斯坦哲學述評》出版后,在國內外引起很大反響。”(“紀念文集”,第127頁)話是不能輕易這么講的。

1986年參加“國際維特根斯坦研討會”的幾位華裔學者。前排右為王浩,左為范光棣,中為舒煒光

當時國際“維學”界惟一一位“預流”的華裔學者,就是出自臺灣而畢業于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和夏威夷大學,先后任教于美國克里夫蘭州立大學、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和加拿大約克大學的范光棣(K. T. Fann)。范光棣用英文編著過兩本關于維特根斯坦(臺灣學者習慣譯為 “維根斯坦”)的專著,一本是傳記材料匯編《路特維其·維根斯坦:其人及其哲學》(Ludwig Wittgenstein: The Man and His Philosophy, NewYork: l,1967),另一本是他在夏威夷大學的博士論文《維根斯坦的哲學觀》(Wittgenste in's Conception of Philosophy, Oxford: Blackwell, 1969)。同這兩本書相比,舒煒光的“述評”對維特根斯坦原著的解讀只能算是野狐禪。像范光棣這樣的權威恐怕都不敢說自己的著作在國際上“引起很大反響”,但是舒煒光的學生就敢。

這種記述和回憶上的夸大不實,集中表現在舒煒光親屬所寫《獨上高樓 望盡天涯路——追憶舒煒光的人生軌跡》(第3-22頁)一文中,尤其是涉及他1986年奧地利之行的部分:

煒光的研究成果不僅在國內有影響,在國際上也引起注意和反響。1986年7月,他應邀赴維也納參加“維特根斯坦哲學國際討論會”,當地報紙和電臺對中國學者的到來特別作了報道。他在會上宣讀了論文 《論游戲圖式——維特根斯坦哲學的綜合研究》。該論文英文版發表于會議論文集上,中文版發表于國內《現代外國哲學》第十一輯中。會議期間,大會展示了他的著作 《維特根斯坦哲學述評》一書,許多國外知名學者對他的著作給予很高評價。加拿大一位教授對他說,很希望這本書能有英譯本。臺灣大學的教授告訴他該書已經在臺灣再版。會議以后,他和國外海外的學者、專家在學術上的往來就頻繁起來。(第18頁)

作者將《維特根斯坦哲學述評》“在國際上也引起注意和反響”和舒煒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