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會是個技術活兒——兩會議事規則的探索

有學者建議:兩會可以增加辯論環節,以完善議事程序,達到更好的參政議政效果。事實上,這并不是什么新鮮的提議——周恩來就曾設想,人大“將來在大會上也可以辯論”。

責任編輯:李梁 馬昌博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多達幾千名與會者,要在短短十來天的會期內,審議和討論一個13億人口的龐大而復雜國家的大政方針——“兩會”到底該怎么開,著實富有挑戰性。

有學者建議:兩會可以增加辯論環節,以完善議事程序,達到更好的參政議政效果。事實上,這并不是什么新鮮的提議——周恩來就曾設想,人大“將來在大會上也可以辯論”。

2011年3月4日,倪萍出現在會場,一位記者追逐過程中摔倒。全國政協當天開始分組討論。 (新京報浦峰/CFP/圖)

百年前,孫中山曾提出,民主政治要從學會開會開始,他專門編寫了一本以會議議事規則為主要內容的《民權初步》,稱“茍人人熟習此書,則人心自結,民力自固”。

新中國成立后,兩會成為中國式民主制度的核心。改革開放以來,議事規則受到高層的極高重視,從無到有,從粗陋到精細,抽打民主這只陀螺的技巧愈發嫻熟。

但顯然,要讓陀螺轉得更穩、更快,兩會還需要更多的技術細節來支撐。“就內容而言,民主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但民主的形式,比如多數原則、講究程序、制約權力等卻具有共性。”全國人大常委會研究室原主任程湘清說。

議些什么?

時間緊,任務重。兩會究竟該議些什么事?

二十多年來,兩會會期從近20天縮短至目前的10天左右。這節約了成本,但也給議程的安排出了更大的難題。

需要指出的是,同樣是“議”,作為最高權力機關的人大是“審議”,而發揮政治協商功能的政協就只是“商議”。

有一些報告是必須審議和商議的,它們被稱為法定議案,包括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最高人民法院、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王茜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