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剿窮廣東
廣東以“責任到人,規劃到戶”為全新模式,以史上最嚴厲的干部考核制度為保障,開始為期3年的“扶貧大業”
責任編輯:曹筠武 實習生 王媛媛 范承剛 劉星
在富廣東的背面,還有一個被省委書記汪洋稱為“先富地區之恥”的窮廣東
廣東以“責任到人,規劃到戶”為全新模式,以史上最嚴厲的干部考核制度為保障,開始為期3年的“扶貧大業”
讓所有人都免于貧困,是“幸福廣東”一題必須解出的答案,這也或將是廣東在扶貧事業上為中國邁出的引領一步
清遠某村農戶,一間房里放滿4張床。村里人的居住條件大多類似。 (曾亮超/圖)
在廣東樂昌市大富村,扶貧的效果可以從村里小孩添置的新衣服上看出來。 (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唐青林十歲了,她還從未走出過她的村子,她的父母,親戚,以及她所在的連南縣三排村的絕大多數村民都和她一樣,連離開村子的車費都掏不起。
他們的村子在廣東,一個被絕大多數國人視為富裕發達代表的地方。這個2010年GDP超過45000億冠絕全國的省份,擁有最繁華的城市,最密集的工廠和最優良的交通;但少有人知道,這里也有三排村這樣極度貧困的村落。
即使作為一名本省干部,如果不是親眼所見,廣東省煙草專賣局辦公室主任王清明也絕對不會想到廣東還有如此貧窮的一面。讓王清明走進三排村的,是廣東省從2010年3月在全省范圍內啟動的扶貧工作。
王清明正是全廣東11524名駐村扶貧干部中的一員,他們來自各省直機關、事業單位、央企駐粵公司與省級國企。這是一場波瀾壯闊的新“上山下鄉”運動。從2010年3月份起,他們分別進駐散布于粵東、西、北的3409座村莊,與農民同吃同住,并兼任當地副村支書,任期1-3年。
如果不是這場“扶貧大業”,這些來自珠三角發達地區的干部也從未如此真切地了解自改革開放以來在經濟發展上光芒四射的廣東的背面:在占全省行政村總數16 . 2%的共3409個貧困村莊中,超過40%的貧困線下人口人均年收入不及1500元。
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在考察后把粵西北貧困地區稱為“一塊心病”,這是廣東之恥,是先富地區之恥。必須堅決打好縮小貧富差距這場硬仗。
超過1萬名干部由此進駐每一個貧困村莊,這些“過慣了富日子”的新任村官們的使命是,入戶調查,為每戶貧困家庭建立檔案卡,用3年時間,不但要幫助各自負責的村莊找到最合適的發展之道,還要為每戶貧困戶量身定制脫貧方案。
2012年,他們要實現被幫扶的貧困人口八成以上人均年收入達2500元。在廣東省委的工作部署中,對于這個目標的表述非常簡單:必須實現。
這場真刀真槍、完全有別以往的新“上山下鄉”始于2007年12月廣東省最新扶貧決策的規定:扶貧必須“規劃到戶,責任到人”,采取“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的措施,將扶貧對象具體落實到個人。
中國自1986年啟動,持續25年至今的扶貧大業,眼下在這個國家最富裕的省份啟動了史上力度最猛、打擊最精準的貧窮圍殲戰。這場空前的扶貧運動正在刷新中國一直以來的扶貧模式。
你不知道的窮廣東
“這是廣東之恥,是先富地區之恥”,是“幸福廣東”一題必須解出的答案
這場“激戰”發生在廣東,多少出乎人們意料。處于中國改革開放前沿的廣東,已然成為深入人心的富裕標桿。廣東經濟總量居中國第一的地位已經持續多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