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孔子”不離奇嗎——與秋風先生商榷

周天子確實跟各路諸侯訂了盟約。這決非自由選擇的結果,毋寧說是政治妥協的產物??鬃右仓荒芴岢?,君臣雖不平等,卻必須對等

責任編輯:戴志勇

周天子確實跟各路諸侯訂了盟約。這決非自由選擇的結果,毋寧說是政治妥協的產物。

禮治,是自上而下維護統治秩序的;法治,則是自下而上保護公民權利的。

孔子也只能提出,君臣雖不平等,卻必須對等。

君臣,是“契約關系”嗎

最近,讀了秋風先生的一些文章,比如《你可能不認識的孔子》(2011年1月24日《南方人物周刊》)??偟母杏X,是秋風先生對先秦政治史和思想史,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這些見解很睿智,也很深刻,確實振聾發聵,引人深思。遺憾的是,有些話說過頭了,有些話說太滿了,還有一些則純屬想象,近乎神話。結果,在秋風先生那里,便高論迭出,也怪論迭出;妙論迭出,也謬論迭出。

比如秋風先生將教科書上的“封建社會”,稱為“人類學術史上最離奇的一個概念”,我就完全贊成。什么叫“封建”?簡單地說,就是天子分天下為若干“國”,指定國君(諸侯),世襲;諸侯再分“國”為“家”,指定家君(大夫),也世襲。前者叫“封土建國”,后者叫“封土立家”,合起來簡稱“封建”。這樣的制度,就叫“封建制”,也叫“邦國制”。西周、東周、春秋,都是邦國時代。戰國,是“半邦國時代”,即“帝國的前夜”。秦漢以后,進入帝國時代,不再“封土建國”(個案例外),怎么還會是“封建社會”?笑話!

不過,秋風先生說,封建時代(即邦國時代)的君臣,是自由人之間訂立的“契約關系”,恐怕就更離奇了。眾所周知,契約,是立約雙方根據自己的真實愿望和自由意志,進行自由選擇的結果。這里說的“自由”,包括以下內容:一、他可以選擇與張三訂約,也可以選擇與李四;二、他可以選擇訂約,也可以選擇不訂;三、訂約以后,如果雙方同意,還可以解約。那么請問,比如孔夫子,能夠做這樣的選擇嗎?

秋風先生認為可以。因為孔子可以選擇魯公為君,也可以選擇其他諸侯,比如齊公或衛公。這種選擇是雙向的、自由的。選擇以后的君臣關系,也是可以解除的。比如孔子到齊國找工作,齊景公原本打算聘用他,后來又反悔,孔子也就回國,誰也不欠誰的。又比如陽虎要孔子出來做官,孔子不肯,陽虎也沒辦法。再比如,孔子受聘于衛出公,但一言不合,就離開衛國,同樣誰都不欠誰的。這樣看,秋風先生的說法,并非沒有道理。他說孔子那會兒,沒什么“愛國主義”??鬃釉敢舛ň郁攪?,多半因為“周禮盡在魯”,也對。

但我們不要忘記,孔子不講“愛國主義”,是因為他講“天下主義”。天下,才是他心之所系。實際上,當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