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屬污染防治的塵封舊事
重金屬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的高調出臺,意味著重金屬污染問題正式回歸國家議題,而引人深思的是,這期間歷經了一段漫長而艱難的“U”型曲線——從被重視,到被忽視,然后再被重視。
責任編輯:朱紅軍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張晴
被中斷的美好時光,被保護的科研秘密
重金屬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的高調出臺,意味著重金屬污染問題正式回歸國家議題,而引人深思的是,這期間歷經了一段漫長而艱難的“U”型曲線——從被重視,到被忽視,然后再被重視。
(CFP/圖)
多少秘密不公開
“無法對公眾傳播學術成果,我們只能表示遺憾”。
盡管確立了“15%”的削減目標,鎖定了“4452家重點企業”,但新近出臺的《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十二五”規劃》,仍沒有完全消弭公眾對于重金屬污染的追問,這超過四千家重點防控企業姓甚名誰,仍未見公開披露。
一位參與規劃起草的院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環保部近日將再召開專家會議,“統一口徑后方可發言,現在什么也不能說了”。
回溯過去三十年的重金屬防治歷程,信息的透明度始終是爭議所在,公眾知曉有限,官方主動披露更是寥寥——而處于兩者中間的學者群體,“卻不無憋屈”。
“多年以來,很多省市不準我們向社會公布環境調研結果,否則就要被列為不受歡迎的人,”長期從事地球化學勘察的中科院院士謝學錦如是表示,“雖有預警,但也只是脫離具體數據的泛泛而談。”
早在2005年,謝學錦院士便向湖南有關部門告知“湘江流域要出大問題了”,結果未獲重視。數年之后,湘江沿岸接連爆發重金屬中毒事件,一語成讖。
而由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相關人士向南方周末記者提供的多篇學術論文顯示,數年前,科學家早就預警,遍及廣東、廣西、湖南的多個礦區存在大量砷渣廢棄,而礦區周圍的農作物重金屬含量超標高達百倍。然而,與88歲的謝院士一樣,研究者們的努力無一例外地遭受冷遇。
華北某省地方病研究機構一人士亦坦承,他們曾經對該省某縣的數百名8-12歲孩童進行調查,飲水受到嚴重砷污染的孩童,平均智商低于正常孩童十個點——而這份沉重的報告,不僅被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