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能源強度、碳強度指標并不低
低碳發展不可回避成本問題,如果現階段無法承受比較高的能源成本,那么,就很難設計更高的能源強度和碳強度目標。
責任編輯:朱紅軍 曹海東 助理編輯 袁端端
低碳發展不可回避成本問題,如果現階段無法承受比較高的能源成本,那么,就很難設計更高的能源強度和碳強度目標。
上周六,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十二五”期間,中國將實現單位國民生產總值的能源強度降低16%、碳排放強度下降17%。
目標宣布前后,各界有不同疑問,主要認為指標設低了。目標究竟是高是低,需要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為什么政府要同時設立兩種指標?如果能源結構不變,降低一個單位的能源強度與降低一個單位的碳排放強度,可以是同步的。但由于化石能源中,各種能源的碳排放系數不相同,因此,這兩個目標又不一定一致。舉個極端的例子,如果能源消耗總量減少了,但是,能源消費結構卻從以油氣為主轉變為了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