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殼探索】“生命三角”救生法不可信!
在地震中尋找“生命三角”真的是合理有效的做法嗎?
接連發生的云南盈江、日本本州海域大地震又一次將人們的目光聚焦到了地震。如何在地震中自救再次成為了大家關注的話題。“生命三角求生法”也再次流傳。在地震中尋找“生命三角”真的是合理有效的做法嗎?
流言:地震來時躲在“生命三角”內存活機會最大! 當建筑物倒塌落在物體或家具上的屋頂重力會撞擊到這些物體,使靠近它們的地方留下一個空間。這個空間就是“生命三角”。物體越大,越堅固,它被擠壓的余地就越小。而物體被擠壓得越小,這個空間就越大,于是利用這個空間的人免于傷的可能性就越大。
來源:2004年,一封宣傳地震“生命三角求生法”的郵件開始在互聯網上流傳。該方法的倡導者、加拿大人庫普(Doug Copp)號稱“全世界最有經驗的救援隊隊長”。該理論聲稱:地震來時,要在能形成三角形空間的位置躲藏,“生命三角”由此得名。如果地震發生時在床上的則要翻身下床,如果可能還要盡量接近外墻,伺機逃出。同理,在車里的人要立刻出去坐在或趴在車邊。1996年,庫普在土耳其嘗試驗證這一理論。他的團隊將20具人模型分別放置于一座樓內的桌子底下和旁邊,接著炸毀了那座樓房?,F場清理報告指出,桌子底下的10具模型均被掉下的房頂“砸死”,而旁邊10具則全數“生還”。[2]這個過程還被拍攝成名為“生命三角”(Triangle of Life)的紀錄片[3]。庫普還批判了各國地震救援機構推行的傳統避難方式。
這些言論很快受到了來自各方的批評。美國紅十字會、加州州長緊急服務辦公室和地震專家紛紛發文,對“生命三角”的不合理性進行論證和聲討。[1]
2008年汶川大地震之后,庫普的“生命三角救生法”又以各種形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mer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