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是回憶,也是永久的創傷”——馬德里“3·11”七年祭
“只了解西班牙大路的人,不是真的了解西班牙,沒有在他迷宮般復雜歷史徘徊過的人,不知他們在怎樣的一個國度旅行?!敝Z特博姆在《繞道去圣地亞哥》中寫道,“西班牙是我一生的摯愛,她帶給我無盡的驚詫?!?/blockquote>責任編輯:袁蕾 姜弘 實習生 蔣瀟 陳識
荷蘭作家塞斯·諾特博姆打開一張印在書頁里的西班牙地圖,他手指臨海的一個葉片般的圖形說:“這里就是我的家。”有著荷蘭國籍的諾特博姆每年都會拿出多半時間住在西班牙。“我把我的生命也分給了這兩個國家,而且在哪里都既是在家又不在家。”諾特博姆接受南方周末記者專訪時說。
幾年前諾特博姆開始環西班牙旅行,對這個他稱之為“騎士的國度”進行深入的歷史和文化考察。
多年的旅行和寫作,離去和歸來,繞了很多道,走了很多路。事物發生了變化,政客們離開了,但這個國家的本質和靈魂沒有改變。這部書被他寫成28萬字的長篇游記《繞道去圣地亞哥》。該書出版后即被譯為英、德、法、意、西班牙、丹麥等十幾個國家語言,一版再版,暢銷歐美。
2004年3月26日,西班牙兒童作畫悼念“3·11”死難者。 (CFP/圖)
“3·11受難者協會”主席皮拉爾·曼洪女士出席今年“3·11”紀念活動。當年她在爆炸中失去了20歲的兒子丹尼爾,她說:“我現在的生活完全正常,除了每天入睡時我發覺自己少了一個兒子。” 2004年“3·11”后,西班牙誕生了數十個受害者援助組織、基金會及反恐協會,它們遍布西班牙各個地區,“3·11受難者協會”是其中一個民間組織,成立于“3·11”三個月后,由幸存者和遇難者親屬組成。這些社團、協會致力于受害者的經濟補償、心理修復及司法援助,組織各類反恐宣傳及受害者紀念活動。 馬努埃爾說,最初幾年“3·11”紀念活動是政府組織的,近年來轉向由各個受害者協會主辦、政府輔助,“我們發現,由受害者來決定他們想做的事情更為積極和有意義。” (東方IC/圖)
“二月的西班牙是寒冷的,寒冷而晴朗。從飛機上可以看到城鎮就在下面,多石的大地上最好地展現了西班牙的靈魂。”諾特博姆在《繞道圣地亞哥》中關于馬德里一節這樣寫道。
然而,三月他就看到了西班牙靈魂所遭受的重創。
《星期四》
為紀念200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