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知新】浮云般的漢子
君子的真偽,不僅看其怎么說,更要看其怎么做。小人不論真假,都同樣可惡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王倩茹
君子的真偽,不僅看其怎么說,更要看其怎么做。小人不論真假,都同樣可惡
今人常感嘆“神馬都是浮云”,而山東鼓詞卻說,“創出漢子來就是漢子”。兩說異曲同工,有時我們所接受的,或不過是以為如此,未必即“實際”。進而言之,世間很多事本介于虛實之間,“創”是一種行為,若創出的結果能讓他人接受,則“浮云般的漢子”也就真成了“漢子”。
很多時候,“創”的方式,也影響甚至決定著社會認知的形成。如胡適對人一向溫和周到,而陳獨秀則不注意細行。在特別注重人際關系的中國社會里,便導致一種抑陳揚胡的時代認知。胡適的日記曾說:外間傳說陳獨秀力勸他離婚而他不肯,“此真厚誣陳獨秀而過譽胡適之了!大概人情愛抑彼揚此,他們欲罵獨秀,故不知不覺的造此大誑”。胡適是真能讀書的人,所以能注意到“人情”那“不知不覺&r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憐花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