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媒體怎樣報道大地震:“國民需要的信息才要報道”

面對震撼的災難,日本媒體表現得尤其平靜:沒有眼淚,沒有生離死別,沒有背景音樂。那日本媒體有什么呢?為什么它們不約而同,選擇了這樣的報道風格?

責任編輯:郭力 實習生 王媛媛

3月11日,日本廣播協會(NHK)對海嘯進行了現場直播。直升機航拍的鏡頭中,海嘯巨浪沖向陸地,震撼的畫面使人們幾乎忘記這是一檔新聞節目。

地震、海嘯、核泄漏危機接踵而來。這時如果你是一個普通日本國民,只要你將電視鎖定在NHK,打開雅虎日本和推特的網頁,各種關于破壞、死亡、救援、致歉和危機的信息洪流會迅速將你裹挾其中。當然,無孔不入的廣播、報紙也不能忽略。

然而出乎很多人意料,面對震撼的災難,日本媒體表現得尤其平靜:沒有眼淚,沒有生離死別,沒有背景音樂。

那日本媒體有什么呢?為什么它們不約而同,選擇了這樣的報道風格?

地震發生后,日本電視臺的播音員在主持節目時,戴上了安全帽。 (東方IC/圖)

哀而不傷

“我從來沒有在日本的電視上看到什么‘感人’的畫面。”旅日專欄作家唐辛子在博客中寫道,“我只看到不斷報道還有多少人需要救援,死亡人數又增加了多少,專家分析和官方發言人講話,偶爾電視里會出現采訪受災者的鏡頭,但大都是安坐在避難所的避難者,他們說得最多的是:我們還需要水,需要食物,需要快些得到周圍的信息……”

盡管在災難最初發生時,偶爾也能發現主播和前方記者的聲音略有些顫抖,但殘忍的死亡、失態的呼號或過度的淚水、昏厥則從未被呈現。“這種風格使得觀眾沒有大的情感波動,更加沒有恐懼和逃避,再加上信息非常及時透明,人心才能迅速得以穩定。”長期在日本工作生活的媒體人陳言說。

即便是東京電力公司工作人員超時工作受到核輻射傷害,《朝日新聞》也沒有報道其的“英雄獻身”,只是表示關注其健康,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王茜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