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嘯預警:比較快,但還不夠
正在研發中的海嘯預報系統發揮了作用,但沒有快到足以幫助生活在仙臺海岸的居民。
責任編輯:朱力遠
正在研發中的海嘯預報系統發揮了作用,但沒有快到足以幫助生活在仙臺海岸的居民。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海嘯研究中心的科學家認為,他們對此次日本海嘯做了非常準確的預報。
“這是我們的建模預測系統自運行以來經歷的最大的事件之一。”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海嘯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瓦西里·季托夫(Vasily Titov)說。
3月11日,日本東北部海域發生大地震后40分鐘,季托夫小組在美國西雅圖得到了系統對海嘯情況的預報。盡管發布的海嘯預警沒有快到足以幫助生活在仙臺海岸線的居民,但它又一次測試了正在研究中的“下一代海嘯預報系統”。“初步的評估顯示預報達到了非常高的準確性。”季托夫說,“它對做出美國海岸線的疏散決定提供了幫助。”伴隨9.0級罕見強震產生的海嘯穿越大洋,掀翻了美國一些港口的船只。
季托夫小組研制的系統已經在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和阿拉斯加海嘯預警中心測試運行。這兩個預警中心與日本和澳大利亞的預警中心構成了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幾個海嘯預警中心。
地震發生時,海底地面會出現錯動,地震波同時在固體地球和海水中傳播。地震壓縮波在固體地球中傳播的速度達到每秒鐘6千米以上,遠遠快于水中的傳播速度。地震因而很快就會被全球地震臺網記錄下來。對于大地震,監測人員能夠在3到5分鐘的時間里確定地震的位置、大小和產生機制。
這些信息的確定是預報海嘯的前提,但并不是每一次海底地震都會引發海嘯。地震時海底地面的錯動有可能是水平方向的,也有可能是垂直方向的,只有垂直方向的錯動才容易引發海嘯。
在遇到7級以上大地震的情況下,預警中心的工作人員會根據經驗,即以前附近發生的地震是否激發了海嘯,以及海上浮標的實測數據,對海嘯的大小做出預報。
印尼地震之后
1960年5月22日,智利發生9.5級大地震,引起了25米高的海嘯,把智利港口中的船拋向內陸1千米的地方。海嘯越過太平洋到達17000千米外的日本,在那里殺死了大約140人。這次慘劇促使太平洋沿岸的國家從1960年代開始合作建立海嘯預警系統。此時已經存在的美國太平洋海嘯預警中心始建于1949年,是因為1946年4月1日的阿拉斯加海嘯在夏威夷造成165人死亡。
海嘯預警的基本原理非常簡單,即利用地震波在固體地球中和海嘯波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