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還要失去多少年?——五問核“難”
已經失去了二十年的日本經濟,復蘇的腳步剛一邁出,即被罕見的災難打斷。倒退,還是借重建前進,恰如飄蕩在福島上空的核輻射,現在還看不清楚。
責任編輯:鄧瑾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已經失去了二十年的日本經濟,復蘇的腳步剛一邁出,即被罕見的災難打斷。倒退,還是借重建前進,恰如飄蕩在福島上空的核輻射,現在還看不清楚。
日本仙臺港附近,當地經濟在地震中受到重創。 (南方周末記者 翁洹/圖)
隨著核電站傳來的接二連三的爆炸聲,一切都急轉直下。
日本央行史無前例地向金融市場注入創紀錄的近30萬億日元,仍然拉不回自由落體的股市走向,日經指數3月15日創下史上第三大跌幅;而世界各大機構不斷更新研究報告,對災難損失的評估已從最初的“不到日本GDP的1%”一路提升到3%、5%……乃至20%。
截至發稿時,福島核電站仍時有火情,日本經濟中心東京一帶,核輻射水平也大大超過了正常值。如今,核電問題已成為橫亙在日本經濟災后復蘇前的最大變量,在目前情況下,輕,可致日本災后電力供應的緊缺持續數月;重,則可能大片國土無法重煥生機。
本報采訪的多位專家坦言,日本即便短期內順利度過核電危機,往后還可能面臨債務問題和政治危機的嚴峻考驗,可謂步步艱難。不過,樂觀者則認為,如果各種問題應付得當,或許可以通過重建提振長期低迷的日本經濟,甚至可以對以往保守的政治經濟體制尋找到改革的突破口。
觀點
●陳功 中國安邦咨詢公司首席研究員
日本人為什么能夠在大災大難面前表現得如此鎮定?這與他們的信心有關,他們對國家有信心,對處理這場危機的人有信心。雖然平時大家大罵政客都很起勁,但在關鍵時刻老百姓卻對政府的作為表現出了極大的信心。
日本社會的高度有序,反映出日本文官制度的兩大特點——獨立性和有效性。這表現在文官系統有獨立運作的精神和專業運作能力,他們不因政治人物的更替而忽略基本職責,更不會因此而降低他們的服務水準。這個系統對于日本社會的穩定運行是極為重要的。
●焦必方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這次重災區宮城縣是日本的農業大縣,日本雖然農業現代化程度高,但由于勞動力老齡化,農業接班無人一直是個話題。災后,農業勞動力短缺問題將更加突出。
日本歷來對農業有較多的補貼,多到城市里都有爭議,而日本政府一直強調的是提高糧食的自給率。地震后日本糧食自給率方面的目標,則可能會受到沖擊。
(南方周末記者陳中小路采訪整理)
1、核泄漏的經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