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珠三角”如何轉型——專訪《危機挑戰區域發展》譯者蔡瀛
1996年,美國區域規劃協會 (Regional Plan Association)為其編制了第三次區域規劃,此后經過長達15年的實踐,三州大都市區成功轉型,鞏固了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責任編輯: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張晴
“空間戰略是決定城市和區域發展的制高點。”
“珠三角的綠道建設僅僅是起點,不能僅僅停留在工程本身。”
“軌道交通的關鍵是要與區域中心的功能提升相結合。”
珠三角轉型似乎已成為日益嚴峻的挑戰,但完善的良策不多。其實美國的紐約-新澤西-康涅狄格三州大都市區在1990年代也曾面臨同樣的難題。
1990年代初期的紐約-新澤西-康涅狄格三州大都市區可謂是美國的“珠三角”,其雖名列世界六大都市區之首,但面臨著競爭力和生活質量不斷下滑的危機。1996年,美國區域規劃協會 (Regional Plan Association)為其編制了第三次區域規劃,此后經過長達15年的實踐,三州大都市區成功轉型,鞏固了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最近,商務印書館再版了三州大都市區第三次區域規劃的中文版——《危機挑戰區域發展》一書,南方周末借此專訪譯者蔡瀛,為珠三角及國內其它經濟區的轉型提供借鑒。
南方周末:美國三州大都市區第三次規劃主要規劃什么?具體如何實施?
蔡瀛:三州大都市區第三次區域規劃主要調整的是空間資源的配置和公共產品的有效供給,以此重建生活質量的基本保證——“3E”[經濟(Economic)、環境(Environment)、公正(Equity)]。
具體包括“五大方略”,其中有三大方略事關空間方面的謀劃:
“綠地方略”旨在保護區域綠色基礎設施,包括森林、流域、海(河)口和農田等,以框定未來發展的綠色“基底”,約束城市擴張和土地開發;“區域中心方略”是使區域內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