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磺當歸
中藥材當歸的每一個毛孔都可能隱藏著風險。生長時為抵抗蟲害,劇毒農藥反復噴灑,長成后為防蟲防霉,使用硫磺反復熏蒸。
責任編輯:曹海東 助理編輯 袁端端
中藥材當歸的每一個毛孔都可能隱藏著風險。生長周期本為5年,使用生長素1年即可長成。生長時為抵抗蟲害,劇毒農藥反復噴灑,長成后為防蟲防霉,使用硫磺反復熏蒸。這就是中國當歸第一縣甘肅岷縣的現實寫照。
來自四方的村民和收購商逢雙趕集,在中國當歸城內進行現場交易。黃色是熏過硫的,價高而且暢銷,而扎著柳條的就是無硫的當歸,每公斤價格則低了5到10元。 (南方周末記者 呂明合/圖)
中國最地道的岷縣當歸正陷于硫磺的陰影籠罩中。
作為最重要的補血藥材,當歸素有中醫學“婦科人參”之稱,而因其補血功能,更被人們作為食補藥材廣泛使用。號稱“岷縣當歸甲中華”的“岷歸”,因其地道、優質,在一千多年前就被列為貢品,享譽中外。
而這美譽或有消失之虞。3月初,有網民在微博上爆料甘肅岷縣的當歸含毒之后,引發網絡輿論對中藥材安全的恐慌。南方周末記者前往岷縣調查發現,岷縣的當歸從培育、生長到加工環節,都隱藏著巨大的安全隱患。
硫磺上色
熏棚外、院子里、街道上,刺鼻的硫磺氣味無處不在。3月11日,南方周末記者從岷縣縣城前往秦許鄉采訪的路上,空氣中彌漫的硫磺氣味幾乎令人窒息。
路邊兩旁的藥農院子中,幾根竹竿、一片塑料薄膜搭起的熏硫棚隨處可見。上百斤的當歸扎成幾捆直接擱在棚子里,經過高溫蒸發的硫磺,混合著水蒸氣,氤氳四溢,吞噬著帳篷的每一個角落。
這種名為“熏硫”的加工工藝在當地非常流行。“在(當歸)出售之前,每過幾天就要熏上一遍。”南方周末記者到達岷縣秦許鄉下河陽村時,村民武富平告訴南方周末。
下河陽村的情況并非孤例,在更靠近岷縣城郊的岷陽鎮南川村等地,缺少耕地的農民幾乎家家戶戶都安裝了熏硫的帳篷。和武富平相似,他們每戶只有一到兩畝地,加工當歸(熏硫)正是他們的主要生計。
在人均年收入僅為2238元的岷縣,熏硫的收入不菲。武富平說,每公斤當歸加工費約為一元,他們一年熏出十幾噸當歸,這是筆不小的收入。
每年10月當歸收獲后,武富平就開始向種植的藥農收購藥材——它們先被種植的藥農清理晾干,然后運到武家的院子里,其中的一些再經過初步熏硫、軋扁、切片后,被運往安徽亳州等地的藥材市場散至各地,最終抵達喜愛煲湯的粵閩等地人民口中;而另一些則待價而沽,經過反復熏硫后存在家中,等待每年四五月缺貨時高價售出。
無論是已售出還是待售的當歸,&ldq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