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局未公布21城市斷層帶
3月21日晚,“京滬等21個大城市活動斷層帶”項目的主要負責人、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徐錫偉致電人民網表示,有關“21個大城市活動斷層探測與地震危險性評價成果”確實已通過驗收,但尚未正式發表,網上的配圖也并非21個大城市活動斷層分布圖。徐錫偉表示,該項目的最終報告計劃于2011年底正式出版,同時預計在2020年左右,補充完善我國內地具有發震能力的主要活動斷層的準確位置。
3月20日至21日,有網站報道“地震局公布北京上海等21個大城市活動斷層帶”,并相繼被各大網絡媒體轉載。3月21日晚,“京滬等21個大城市活動斷層帶”項目的主要負責人、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研究員徐錫偉致電人民網表示,有關“21個大城市活動斷層探測與地震危險性評價成果”確實已通過驗收,但尚未正式發表,網上的配圖也并非21個大城市活動斷層分布圖。
徐錫偉表示,該項目的最終報告計劃于2011年底正式出版,同時預計在2020年左右,補充完善我國內地具有發震能力的主要活動斷層的準確位置。
“活動斷層”是一個專業術語,專家介紹說,地震帶與活動構造帶在空間上一般較為吻合,因此,也可以叫做地震構造帶。地震構造帶或地震帶常常表現為強震多發帶,包含有多條活動斷層。實際上這些活動斷層才是地震構造帶內地震同震錯動破壞地面建筑的罪魁禍首。如果能夠避讓地震構造帶內的活動斷層,可能遭遇的地震災害可以有效減輕,達到減災效果。
徐錫偉授權更正全文如下:
我關注到2011年3月20日到21日的有些網站報道“地震局公布北京上海等21個大城市活動斷層帶”或類似的報道。我在這里通過人民網予以更正如下:“21個大城市活動斷層探測與地震危險性評價”這一項目確實已經從109條目標斷層中鑒定出了26條活動斷層,盡管這一成果已經通過驗收,但由于活動斷層屬于地震災害源,事關重大,相關圖件和文字報告還在整理、修改和完善過程中,尚未正式發表。一些網站的相關報道出發點是好的,我表示理解,也會盡我努力盡快完成這些圖件和文字的修改和完善工作,早一點與大家見面,服務于社會,服務于土地規劃利用,為地面建構筑物避讓提供依據。
另外,有些網站所配圖件為我國早期中國地理的配套圖件《中國地震與火山》,或者是中國地震帶分布圖,不是21個大城市活動斷層分布圖。
目前,在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網站上,我們補充、更新了《中國地震和火山分布圖》,依據近幾年地震與活動斷層研究進展,進一步完善了中國地震構造帶的劃分方案。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