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通金”累卵之危
南方周末記者歷經一月調查,發現目前尚無一家正規金融機構成為其會員,這意味著天交所中承擔最后風險的做市商其實并不強大,交易量越大,交易所就越危險。
責任編輯:肖華 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100億元龐大交易盤,將風險層層壓向交易所并不堅實的“柱子”。
天津貴金屬交易所與其核心利益共同體——特別會員與綜合會員,在天交所設立的規則下,做起了一樁最穩賺不賠的生意。
這家尚在試運行階段的交易所,累計成交額已達2100億元,利益核心們至少拿走了5.04億傭金。
南方周末記者歷經一月調查,發現目前尚無一家正規金融機構成為其會員,這意味著天交所中承擔最后風險的做市商其實并不強大,交易量越大,交易所就越危險
通脹壓力下無數人涌向金市,開黃金交易所成了最穩賺不賠的生意。 (CFP/圖)
黃金白銀的瘋狂生意
按照萬分之六來計算,2010年,天交所僅手續費收入就達8400萬——這對于一家注冊資金只有2000萬的公司來說,僅僅是試運行的第一年,股東就實現了400%的驚人回報。
黃金!白銀??!最近的每個周二晚上,“金子銀子”都在深圳地標——地王大廈的第47層閃閃發光。
這是天津利安達貴金屬經營有限公司的所在地。六十多平米的辦公室里,塞了150名終端銷售員,他們的工作就是打電話,四處邀請人們參加每周二晚 7點半的投資會——邀請來一個,終端銷售員就能拿到獎勵30元。
南方周末記者暗訪了最近的一場投資推介會。
不大的報告廳人頭攢動,一百多位投資者擠得像沙丁魚罐頭。臺上的一位專家在分析了股市、宏觀經濟形勢之后,得出了銀價必然上漲的結論。
臺下,利安達區域開發經理方川告訴喬裝想要做代理商的南方周末記者,黃金與白銀之間,公司要求終端銷售員重點推銷白銀——買賣一手黃金所需的資金足以買賣三手白銀,這樣客戶可以多做交易,公司手續費賺得更多。
方川對記者耳語,“很多投資者會在推介會結束后就把協議簽了?!?/p>
利安達所推銷的這種黃金與白銀生意,被稱為“天通金”、“天通銀”,是一種介于現貨與期貨之間的投資理財產品。
“天通金”、“天通銀”,只在天津貴金屬交易所(以下簡稱天交所)進行交易。利安達只是眾多推銷者之一,它是天交所的特別會員。
在通脹的大背景下,貴金屬價格瘋漲,投資猛增。這家交易所去年已經完成了1428億的交易量,其中,天通金598億,天通銀830億,現貨交易量是0.86噸。根據交易所最近發布的信息,截至2011年2月底,交易所累計成交金額逾2100億元。
與上海黃金交易所去年近2萬億元的交易量相比,天交所的交易量并不算太大,但交易增長之迅速依然令人咋舌——要知道,這家交易所尚在試運行階段。
按照萬分之六的手續費來計算,2010年,天交所僅手續費收入就達8400萬——這對于一家注冊資金只有2000萬的公司來說,僅僅是試運行的第一年,股東就實現了400%的驚人回報。
更讓人驚訝的是,南方周末記者了解到,這家交易所,至今身份模糊。
(羅瓊/整理 李伯根/制圖)
做市商,還是莊家?
做市商模式的一個關鍵是做市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