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熊德基先生

熊德基先生的特點,確是與范文瀾先生一樣,長期身處官場,卻仍是保持一種學者氣質和風度,而不是官迷。

責任編輯:劉小磊

我與前輩學者的交往中,一般總是保持著后輩對長輩的禮貌,惟獨對兩位前輩例外,一位是朱家源先生,另一位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所長熊德基先生。他們是我的忘年交,彼此相處,極其隨便。朱家源先生出身書香門第,家中藏書甚富,我校注《鄂國金佗稡編、續編》,使用北京圖書館的至正本,原是他家的藏書。他清華大學畢業,1949年前曾任北京的一個郵政局長。他為人的最大特點是真誠與和藹,沒有任何機心。記得有一次,他有意考我學問,結果考得還不錯,因為同治宋史,從此成了忘年交。他退休以后,我當然逢年過節去看望他。他年輕時還是足球運動員,晚年身體頗健,只是視力極差,我進入他家(原是晚清僧格林沁王府),有意不開口,他只能模糊看到我的身影,上前摸了一下,就高興地喊:“老瑜來了!”

愛國史家劉子健先生在一次閑談中說:“你們歷史所的人都是官迷,只有一個人不是。”我忙問是誰,他說:“熊德基(上圖)。” (張建輝/圖)

熊德基先生則是另外一種情況。他是當年的地下黨員,我進歷史所時,歷史所所長名義上是郭沫若,但至少自我進所后,他從未到歷史所來。副所長是尹達、侯外廬和熊德基三位。我進所后,又加白天和東光兩位。白天是少將,專治軍事史,不管所務。他原是國民黨將領,在抗戰時,即主動投奔,由彭德懷介紹入黨。白天先生還是軍人風度,身體總是筆直,為人耿直,他在“文革”后期逝世,胡耀邦等靠邊的老干部都來追悼。東光是師政委轉業,文化程度不高,不通業務,他在歷史所中只管思想工作。“文革”前,我是實習研究員,歷史所的小百姓,當然也不會打聽所領導的長長短短。“文革”中,所領導中的各種長短自然都暴露出來。方知東光在歷史所不習慣,曾想調工作。尹達先生實際上是第一把手,“文革”中造反派攻擊他實行家長制領導。尹達主要通過學術秘書處掌管所務,學術秘書主要是田昌五、林甘泉、酈家駒三位。“文革”前,田昌五先生與尹達先生鬧翻,“文革”后離開歷史所,去山東大學。林甘泉和酈家駒兩位升所長與副所長。

經“文革”中的揭發,方知熊德基與東光兩位是處于有職無權的地位。據說東光的一句口頭禪是“這個問題是個問題”。尹達先生曾說:“東光的好處就是不解決問題。”東光在“文革”期間大約在思想上靠近造反派,曾劃為所謂“五一六分子”。給我印象很深的,是在林彪出事后,當時我們在河南明港軍營中閑著無事,又要進行沒完沒了的政治學習。有一次政治學習,他介紹了信陽在大饑荒時期的慘狀。大家早已聽說,信陽當時是全國的特重災區。他說到許多家庭都是在劫后余生中重新組合,有的是分別喪夫喪妻,兩家并一家,有的是三家并一家,連孩子也是領養的。農民們都不忍提及當年的傷心事,說了就掉淚。東光說著,竟淚流滿面。當然,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也只能將此慘況歸咎于所謂“劉少奇的反革命修正主義路線”。自此之后,我對東光先生不僅有好感,還有幾分敬意。東光先生長期生活在所謂“階級斗爭大熔爐”中,其職務其實是專門烤別人的,但沒有泯沒天良,就很不容易。“文革”后,他很快退休。

“文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