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信(20110331)
愿每年清明,冤死的人們都能感受到我們生者的悼念和反省
責任編輯:史哲 蔡軍劍
清明也該悼念冤死的人
◆回應“‘文革’一夜”(2011年3月24日E24往事)
我十四五歲時,每天只是擔心學業,此外便無憂無慮。我痛心的是:為什么這些十四五歲的小毛孩能生生地把人打死,而且還理直氣壯?身為一位母親,文中劉桂蘭的遭遇一直在我腦海里打轉,我會去想她那沒斷奶的孩子,去想她死時的冤屈和遺憾。我家先生的外公原來是鎮上廠子里的老師傅,還曾被評為勞模,在“文革”中受迫害自殺,之后沒人去解釋和道歉,家人也只能沉默以對,“文革”結束后補發的工資還被降了一級。
但愿每年清明,冤死的人們都能感受到我們生者的悼念和反省。
(江蘇無錫 顧琳 職員)
輿論監督猶如探照燈
◆回應“我當紀委書記,市委書記也不敢監督我”(2011年3月24日B9時局)
幾年前,商業局一位副科級干部截留稅款中飽私囊,群眾反映強烈,我也曾多次向縣分管領導反映,可領導非但不按黨紀處分她,反倒對舉報者大加訓斥。于是,我寫了一篇文章,題為《貪官的膽子,就是這樣培養大的》,該文在《臨川晚報》發表后,紀檢部門很快查處了這位副科級干部。
(江西崇仁 巖泉 公務員)
我的“中國夢”
◆回應“重金屬污染防治的塵封舊事”(2011年3月10日C19環境)
上杭縣蛟洋鄉是我42年前下鄉插隊的地方。去年3月和今年1月,我先后兩次返回第二故鄉看望久別的鄉親們。昔日的窮鄉僻壤舊貌換新顏,許多鄉親早已脫貧了。但當初巍然聳立的紫金山,已青山不再;曾經清澈甘洌的汀江,農民們早已不敢喝了,只能上山引山泉來飲用。一些廠礦的出現,也讓土壤污染問題嚴峻地擺在人們面前。
我的“中國夢”,每個鄉村都能在青山綠水中脫貧致富。
(廈門 謝益美 退休干部)
蛇口街頭,百年古榕
◆回應“無樹令人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