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空間逼仄的美國
美國經濟復蘇態勢雖更趨明朗,然而深層結構矛盾也更清晰浮出水面,從而使奧巴馬政府利用政策手段調節經濟的騰挪空間更為逼仄。
責任編輯:余力 助理編輯 溫翠玲
穆迪等國際評級機構甚至警告要下調美國債務評級,由此可見美國財政政策運作空間更加逼仄。
空間更見逼仄
美國經濟2010年走勢基本特點是:復蘇態勢進一步明朗,結構性困境愈加清晰。具體表現可用“喜憂參半”描述。如美國外貿逆差近年大幅下降,不過逆差減少主要發生在危機爆發前和2009年,2010年數據顯示外部失衡出現與經濟復蘇一起“復蘇”勢頭。又如危機時人們擔憂的通縮風險得到較好控制,然而大宗商品和進口價格上漲可能引入通脹壓力。
這些現象說明,美國經濟復蘇態勢雖更趨明朗,然而深層結構矛盾也更清晰浮出水面,從而使奧巴馬政府利用政策手段調節經濟的騰挪空間更為逼仄。
奧巴馬政府執政后全力推進金融監管、醫療和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立法和改革。三項改革都有積極意義并有不同程度推進,一定程度兌現奧巴馬競選承諾。然而改革具體內容對助推美國經濟復蘇影響有限。
更令奧巴馬政府困擾的是,醫療改革對美國主流理念帶來沖擊同時,還被認為將給財政帶來顯著負面影響。如“美國人稅制改革”網站發表報告,列舉醫改包含21項引入新稅或增加稅負內容。這類政策在美國民意中引發負面反彈,透支了奧巴馬競選勝出所集聚人氣,民主黨在2010年11月中期選舉遇挫并失去眾議院多數黨地位,未來獨立推動形成政策能力受到明顯削弱。
從財政刺激角度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