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開門
“華為20年來,從青紗帳里走出來,一個孤獨的‘農民’,走在一條曲曲彎彎的田間小路,像當年堂·吉訶德一樣的封閉,手拿長矛,單打獨斗,跌跌撞撞地走到今天。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實習生 羅瓊
“華為20年來,從青紗帳里走出來,一個孤獨的‘農民’,走在一條曲曲彎彎的田間小路,像當年堂·吉訶德一樣的封閉,手拿長矛,單打獨斗,跌跌撞撞地走到今天。當我們打開眼界一看,我們已經不得不改變自己長期的封閉自我的方式。”
一直刻意回避媒體的任正非表示:“我可以做鴕鳥,但公司不能。” (梁偉馳/圖)
近日,在華為上海研究所大樓,近萬名工程師的桌面上,已經看不到一臺主機,只有一個通過“桌面云”連接到后臺數據中心的顯示屏。
2010年11月,華為對外界公布了自己的云計算戰略。任正非提出,華為“在云平臺上要在不太長的時間里趕上、超越思科,在云業務上要追趕谷歌”。這意味著華為正在進行著一次重要轉型。
與此同時,華為也欲打破其以往與外界隔絕的狀態,變得更加開放。2010年11月25日,任正非、孫亞芳等高管與公共關系、品牌部等有關部門進行了一次座談,座談的主要內容是“改善與媒體的關系”。“華為才是個二十多歲、朝氣蓬勃的小伙子,確實需要被世界正確認識。別人對公司的誤解,有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們不主動與別人溝通,甚至連被動的溝通我們都害怕,還把這當成了低調。在輿論面前,公司長期的做法就像一只把頭埋在沙子里的鴕鳥,我可以做鴕鳥,但公司不能,公司要攻擊前進。”任正非在這次座談中表示。
春節前,有人注意到包括華為多名高管及董事會成員在新浪上開了微博,將之視為一種改變的象征。但華為方面一再表示,這并非公司統一規定,也非約好之后的集體行動。
但還是有人傾向于相信,他們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華為——更加透明,也更加開放。這與他們此前的印象迥然不同——在過去的二十余年中,華為的創立者、今年67歲的任正非一直保持著低調。
自上而下的變革
和過去的很多重大改變一樣,華為的這次改變,仍然是一場自上而下的變革。
2010年11月底,在華為云計算戰略發布會上,很少在公開場合出現的任正非發表了一個在業界備受關注的講話。這次涉及華為未來發展方向的講話充滿了深思和焦慮。任正非說:“華為20年來,從青紗帳里走出來,一個孤獨的‘農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