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自閉癥日】讓我們不再孤獨
他們目光澄亮,卻不愿意跟別人對視;聽力靈敏,卻對父母的呼喚充耳不聞;語言發育正常,卻幾乎不愿跟人說上一句話。他們被詩意地稱為誤落入人間的“星星的孩子”,其實他們都患有自閉癥,亦稱孤獨癥。
他們目光澄亮,卻不愿意跟別人對視;聽力靈敏,卻對父母的呼喚充耳不聞;語言發育正常,卻幾乎不愿跟人說上一句話。他們被詩意地稱為誤落入人間的“星星的孩子”,其實他們都患有自閉癥,亦稱孤獨癥。
4月2日是第四個世界自閉癥日。在北京一家治療自閉癥的研究所內,教室里10名家長帶著孩子正在上本周的總結課。這些孩子都患有自閉癥。
其中一名來自東北的小朋友趴在桌子上在紙上畫著,“他就喜歡畫蝴蝶,如果不喊他吃飯,他就不吃不喝一天畫個不停”,孩子的媽媽一邊摸著孩子的頭一邊說。旁邊一個小朋友則閉著眼睛,把紙放在耳邊慢慢撕開,紙張撕開發出“沙﹑沙”聲,當聽到這些聲音時,他樂得合不攏嘴。教室里的十個孩子,每個人都在做著自己的事情,有的在玩著玩具,有的依偎在家長的懷里,還有的按捺不住在教室里來回地走動。
課間休息時,清秀可愛的小男孩“小誠”(化名)和媽媽在院子里蕩秋千,他讓媽媽把他蕩得很高,每當秋千到達頂點時,小誠都會發出清脆的笑聲,“他今年六歲半,明年就該上學了,可是還沒有一家學校能接收他,這些孩子雖然看起來和普通孩子沒有什么區別,你要是和他們接觸時間長了就會發現,這些孩子每人有每人的特點,有的孩子表現為不會與外人溝通,只會和家人溝通,有的孩子則會突然間大喊大叫失去控制……”媽媽一邊蕩著秋千一邊和小誠微笑著,“我們非常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和平常的孩子一樣坐在教室里一起學習,一起游戲”說到這里,小誠的媽媽聲音有些哽咽。
這家研究所通過課堂上培訓家長,目的是幫助家長獲得有關孤獨癥的知識和教育方法,以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訓練和幫助孩子。培訓之初的2個星期,會對每個自閉癥的孩子進行觀察與能力評估,并初步制定一份個別化訓練方案。其后的9個星期,就是家長在老師們的引導下,有步驟學習的階段。每星期結束時會有一次家長考試。在實踐中他們會從不同方面訓練孩子,主要包括:語言、認知、精細、運動等。最后的1個星期,對每個孩子進行一次能力測評并幫助制定一份家庭訓練計劃。 研究所老師說,最主要的還是需要家長的耐心和全社會的關注,使每個自閉癥的孩子重新找回快樂的童年。
中國青年網報道,自閉癥也稱兒童孤獨癥。研究數據顯示,自閉癥是一種先天腦部功能受損傷而引起的發展障礙,通常在3歲以前就可以被發現。自閉癥兒童一般在30個月以內發病,但也有個別在3歲以后發病。迄今為止,自閉癥的病因尚未明了,但已有研究發現,兒童自閉癥是與基因遺傳高度相關的有生物學基礎的疾病。盡管目前我們尚無立竿見影的特效治療方法,但對自閉癥卻并非無招可用,積極治療仍可顯著改善患者的社會功能與生活質量。中國教育報報道,全國殘疾人普查情況表明,兒童自閉癥已占我國精神殘疾首位,發病率逐年上升且速度驚人,已由原來的萬分之三上升到千分之六(即166名兒童中就有1位自閉癥兒童),上升20倍,這個數字隨著時間推移還在增大。同時,該病男女發病率差異顯著,在我國男女患病率比例約為4:1。
讓我們不再孤獨
一個小朋友在粘貼自己的繪畫作品。
一名家長和孩子走進研究所。
家長和孩子在課堂上聽講。
一個孩子依偎在媽媽的懷里和媽媽頭頂著頭。
一名家長在和孩子做游戲。
一名家長在課堂上對自閉癥的孩子進行語言練習。
一個小朋友坐在角落里看著卡片。
家長在課堂上認真地做著筆記。
上課了家長抱著不想回到教室的孩子。
課堂上一個小朋友依偎在父親的懷里。
一名患有自閉癥的孩子獨自蕩著秋千。
網絡編輯:mer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