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的讀書三味

經濟學也有讀書三味,讀理論味如稻粱,讀歷史味如肴饌,各家學派,味如醯醢。

責任編輯:劉小磊

我雖然從上大學一路念到博士,都拿的是經濟學學位,但是進學校教書這么些年,卻一直被視為非主流的學者,而我也甘心如此,在經濟史這個領域,無妨另類一點?;叵胛业那髮W過程,看似順利,實則掙扎不斷,遇到困境,經常鉆進書本尋找慰藉,怎知看的經濟學越多,卻越不像個典型的經濟學家。

考進大學的經濟學系時,開始接觸的教科書里有很多技術性的內容,讓我相當困擾,尤其對于數理方法苦惱不堪。主要科目不得不勉強應付,上課聽不懂,只好下課后自立自強。沒興趣看教科書,就在圖書館的書架上亂翻。最看得下去的書多數是經濟史或者批判主流理論的異論。

臺灣“清華大學”經濟系教授劉瑞華 (劉瑞華/供圖)

上過經濟思想史的課,知道經濟學從18世紀以來經歷許多不同學派的論戰與演變,課堂上知道亞當·斯密(Adam Smith)、馬克思(Karl Marx)等等人名,或古典學派、馬克思學派、歷史學派之類。也許是想找機會向人炫耀,我會特別挑那些從來沒人借過的書。那時還是1980年之前,在臺灣看《資本論》可是罪大惡極,我就真從圖書館里找到一本英文版的《資本論》,可是借了幾個月也沒看過幾頁。其實太早看經典未必好,我自發讀書的沖動往往難以讀完大部頭的著作。我后來一直對《資本論》有畏懼,是在看了《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和《共產黨宣言》之后才有些心得,因此我對馬克思的理解比較偏重于勞動異化和唯物史觀。讀大學的時候翻過經典原作,對我影響相當深。開始教書后,為了搞懂不同學派的論點,我大概都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