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知新】該放手時就放手
人生不論苦樂,總有很多可以開悟的機會。機會來了,人多有所觸動;然而若無所悟,機會也就過去了。
責任編輯:蔡軍劍 實習生 王博
老無所樂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不肯放手
英國的《經濟學家》(The Economist)雜志去年底某期的封面主題是“老有所樂”(The Joy of Growing Old)。據說邁向老年之人,大體過得愉快。他們失去了銳氣和活力,不再敏捷,卻可以更瀟灑。據專家的研究,生活壓力在二十來歲時開始上升,然后下降;憂慮在中年達到高峰,隨后急降。多數國家的人在四十多歲到五十歲出頭的時候(全球平均46歲)最不快樂,此后漸入老境,與人爭吵次數更少,更善于解決沖突、控制情緒、接受命運,不易發怒。
這很容易讓我們想起孔子說的“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胡適在七十之年就曾說,“寧愿不自由,也就自由了”。這話似頗得圣意,倘能寧愿不自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