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仙橋危改,公投背后的“階層斗爭”
與去年受到廣大群眾熱烈歡迎相比,今年受到了相當一部分人的冷落……不過孺子牛仍重申,“將與你們共同戰斗,直至取得徹底的勝利”……
■ 北京酒仙橋地區,住的是特殊時代、特殊環境下成長起來的一群特殊的產業工人。 50年前的福利區,今天的貧困區。吉國強/圖 據有關部門鑒定,酒仙橋拆遷區內,一般損壞房、嚴重損壞房占總建筑面積的71.02%。 在6月9日的“民主拆遷,投票表決”中,一位棄權的居民保留了手中的選票 這一地區的新房價位已高至每平米2萬元 對北京酒仙橋地區很多居民而言,破敗不堪的房子是他們向單位、開發商以及政府“叫板”的惟一資本。他們和1950年代蘇聯援建的老房子一起,在這里耗盡了青春。他們多是電子工業行業的離退休老職工和下崗工人,曾為中國電子工業的發展貢獻了力量,又隨著社會的轉型、企業的改制成為困難群體,他們當中的許多租住在面積狹小的公房內,承受著社會轉型的“成本”,他們渴望著這樣的“成本”能夠有一個回報。在這個時候,開發商帶著紅頭文件來到了他們的身邊,與他們共謀解危解困的大計,一場利益的博弈就由此展開,在6月9日的“民主拆遷,投票表決”中被演繹到極致,最終令危改陷入僵局。
■ 在他們看來,酒仙橋危改不是為改善居民的住房條件,而是富人階層搶占工人社區的土地。
?。对拢常叭?,酒仙橋危改公投之后21天,北京東郊的一個三星級飯店,一個小型的新聞發布會在這里召開,居民代表們稱之為“居民座談會”。
這是酒仙橋危改居民代表針對半個月前開發商和北京朝陽區建委聯合召開新聞發布會所作的回應。那個發布會上,認為自己才是危改主體的居民并未接到邀請。他們對此很是不滿。
顯然,“6·9”危改公投之后,反對拆遷方案的居民與開發商及有關部門之間的共識遠沒有達成。
1950年代的“金領”
王平說,以前酒仙橋很多工人找對象找教師,現在已經沒有教師愿意嫁到酒仙橋來。
酒仙橋危改居民代表共有14位,65歲的退休工人王平是其中之一,他以口才出眾而為人矚目。在與開發商的多次談判以及多次接受記者采訪時,王平多次強調“不能割斷歷史”。
王平曾是原北京電子管廠(774廠)的一名測試工,五十年前,他和上萬名職工經過嚴格選拔,從全國各地來到北京,在酒仙橋原來的一片墳地上建起了新中國最大的電子工業基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第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