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制度三十年,該變了學位授予權能否下放給高校
學者們希望通過包括學位授予權在內的自主辦學,用市場的手段,來調整教育的增長和分配,從而消融學位大躍進之憂。
責任編輯:馬昌博 李梁 助理編輯 溫翠玲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提交給全國人大的一份建議認為,學位條例的相關規定,“限制了高等學校的自主權,妨礙了高等學校辦學積極性的發揮,也與高等教育法和教育規劃綱要關于高校辦學自主權的規定相矛盾”。
學者們希望通過包括學位授予權在內的自主辦學,用市場的手段,來調整教育的增長和分配,從而消融學位大躍進之憂。
2011年2月28日,深圳,南方科技大學迎來首批新生。他們可能將是中國第一批高校自主授予學位的學生。 (CFP/圖)
學位條例成自主辦學“攔路虎”?
3月底,掌握著中國學位授予大權的最高機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宣布,今年該委員會的8項工作中,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部教育法規,已經實施了30年的學位條例的修改列在首位。
學位條例修訂數年前就已提上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的議事日程,2004年曾有一次微小的修改,要求“學位論文答辯委員會必須有外單位的有關專家參加”,此后進展緩慢。這些年修法呼聲不斷,不過在關鍵之處卡了殼:學位授予權這項國家權力是否能下放給大學?
大學畢業后,拿到由國家授予的學位,對中國人來說似乎是必須的事。南方科技大學因為申請不到學位授予權,決定由學校授予學位(2010年12月本報曾有報道)。此舉就引起社會各界的疑慮:國家沒有承認的學歷有沒有足夠的含金量?
但世界上確實還另有一套學位授予方式:學校自主授予學位。“中國幾乎是惟一的由國家授予學位的國家。”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在今年3月的全國人大代表會議上,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提交了一份《關于修訂學位條例的建議》,南方周末記者獲得的這份建議中,紀寶成將問題指向了學位條例規定的授予權上。
他認為,因為中國對學位的授予實行嚴格的計劃管理,“它將學位的授權審核、學科專業的設置、學位的評定、證書的發放等內容,都納入到國家統一的行政計劃中。這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