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人民幣“點心”!
全球投資品盛宴上,人民幣“點心”正紛紛新鮮出爐。盡管尚只是“點心”,但這意味著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一步,從提供貿易結算,到開始成為投資貨幣。
責任編輯:肖華 助理編輯 溫翠玲
全球投資品盛宴上,人民幣“點心”正紛紛新鮮出爐。
盡管尚只是“點心”,但這意味著人民幣國際化的重要一步,從提供貿易結算,到開始成為投資貨幣。
人民幣國際化三個階段 (匯豐銀行/圖)
一種以人民幣計價、在香港發行的債券,正在成為資本市場上的新寵。
3月28日,消費品巨頭聯合利華向香港的機構投資者募資3億元,用于擴建內地生產基地。債券期限為三年,利率1.5%。這是第一家消費品企業發行這種債券。
一輪發債高潮正在到來——目前這種債券發行的數目已從年初的18個快速增長到60多個。
去年,這種債券的在港發行量僅有360億,比起國內88390億的債券發行規模,這幾乎就是投資盛宴上的一道點心,于是,這種債券也被戲稱為“點心債券”。
不過,這可是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的一道重要“點心”。在離岸市場上,“點心債券”有望成為以人民幣計價的投資品種的“主菜”。
目前,爭先品嘗“點心”的,包括境內外的發行人,無法直接購買人民幣產品的境外投資者,當然也包括點心債券的大廚——各類承銷商。
香港人民幣存款與人民幣貿易結算(累計) 注:2010年12月人民幣貿易結算數據僅來自在香港結算的貿易。 (匯豐銀行/圖)
“點心”變“熊貓”?
“如果可以順利打通入境渠道,即使不用于公司擴張,這個錢也可以在市場上直接套利,在香港融資三年期的成本是1.8%,國內企業大概融資利率三年期6%左右,利差在3%—4%,甚至更高,這對發行人也有巨大吸引力。”
“點心債券”的發行人,范圍一直在放寬。
從2007年到2010年,點心債券的發行人由內地金融機構和外資銀行構成。
2010年2月,規則進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