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部長林”,今安在?

這十片散落在北京近郊的林子,與其他紀念林一樣,享受著專項資金補貼,專業隊伍養護,年中抽查以及年底普查,最終成活良好。它們將永久存留,以期長成百年大樹,成為“無形資產”。

責任編輯:朱紅軍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張晴

全民義務植樹傳統已經三十年,而作為表率的共和國部長林也已立碑存世了整十年。這十片散落在北京近郊的林子,與其他紀念林一樣,享受著專項資金補貼,專業隊伍養護,年中抽查以及年底普查,最終成活良好。它們將永久存留,以期長成百年大樹,成為“無形資產”。

十年間,1737位部級領導義務共植下21340株樹

(肖遙/制圖/圖)

3月26日上午,北京市通州新城大運河畔的濱河公園迎來了最冠蓋云集的日子。197名來自中直機關、中央國家機關各單位的部級領導,在這里種下了2800多株油松、銀杏、白蠟、千頭椿,以此向已經三十余年的全民植樹傳統致意。

今年,共和國部長植樹活動已經整整十年了,超過1700位部級領導在首都北京的近郊共植下了至少兩萬株樹,它們都還安好嗎?

十年荏苒,第一塊部長林已蹤跡難尋, 2002年3月23日,兩百多位部長曾植樹八百多株。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的回復說首塊部長林位于中關村科技園區。但2011年4月2日,南方周末記者在該園區內輾轉數次,卻始終未看到由數百株林木構成的區塊?,F在園區工作的蔡姓保安說,他每天都在園區內巡邏,從未見過,也未聽說哪片林子是部長們栽的。

當天正在附近指揮工人補栽苗木的昌平區園林部門一現場負責人也稱,自他兩年前管護該園區以來,也一直沒有聽說有共和國部長林或奧運之樹的紀念林。他也覺得奇怪,“如果有的話,應該告知我們要重視對待的。”

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王蘇梅事后覺得,可能是年月已久,加之這片林子當初可能沒有掛牌,所以不為人知了。

但這樣的倉促顯然只在部長植樹活動肇始的第一年才會發生。從中關村生命科技園區往南行進,在海淀區四季青鎮北塢村路附近,記者輕易發現了第二塊部長林,它興建于2003年3月29日。如今,這片多是側柏的部長林與海淀區集體生態林形成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王茜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