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為何也一國兩制?——食品安全監管特區揭秘

與國內食品安全由數個部門分段管理不同,它是相對獨立由一個監管部門獨力監督全食物鏈安全。不僅活豬,其他牲畜、禽類、蔬菜等食品,也保持著自建立至今無安全事故的完美紀錄。

責任編輯:曹海東 朱紅軍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張晴

“供港澳的豬,外形要好看,后臀要豐滿,瘦肉率要高,體重也有要求,不能超105公斤,不能低于95公斤。”

“工人進入豬舍,必須沐浴更衣,趟過齊膝蓋高的消毒池。進入不同功能區,必須再次消毒。”

“運輸過程中,不同豬場的不能混裝,肉豬和其他動物不能混裝,而根據港澳對動物福利的規定,每輛車只能裝35頭豬。”

“去年底,內地供香港食品合格率為99.97%,澳門達到了100%。”

供應澳門的豬不僅要健康,還要長得帥。 (勾犇/圖)

“我們至今保持11年未發現瘦肉精的紀錄。”近日,珠海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下稱珠海檢驗檢疫局)有官員表態稱。

這句硬氣十足的話來自一套獨善其身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與國內食品安全由數個部門分段管理不同,它是相對獨立由一個監管部門獨力監督全食物鏈安全。不僅活豬,其他牲畜、禽類、蔬菜等食品,也保持著自建立至今無安全事故的完美紀錄。

這就是內地供港澳食品的監管體系,一頭豬從出生到出口,由出入境檢驗檢疫部門全程監管。這是國內食品安全監管的一個奇跡,其背后不僅有市場的推動,還有政治的考量。不過,這一體系若要復制到內地,卻是一個難題。

全程監管

珠海金鼎豬場場長林杰釗每天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防止他的豬生病。金鼎豬場每年出欄量約12000頭,是珠海有供應港澳活豬資質的5個豬場之一,每年約有4000頭輸往澳門。

在金鼎豬場里,豬如同剛出生的嬰兒一樣被百般呵護。在豬場約3米高的圍墻里,豬舍被分成許多功能區。種豬安置在上風口,降低防疫風險。母豬配種時,有專門的配種間,臨產前一周,母豬會進入產房生產。仔豬產下二十多天之后,轉移到保育間,再稍大一些就養在育肥間,最后等待輸往澳門。“國內規?;呢i場差不多都這樣,但農戶散養的就不可能了。”林杰釗說。據了解,國內至少有一半的豬肉來自散養。

更嚴格的是對人的要求。工人進入豬舍必須沐浴更衣,趟過齊膝蓋高的消毒池。進入不同功能區,必須再次消毒。如果工人休假外出后回到豬場,須靜養3天,降低攜帶傳染病的風險。檢驗檢疫人員下場巡查時,不能&ldquo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王茜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