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土地財政到墓地財政
自4月1日媒體報道吉林長春最貴墓地288000元(清明節不打折)消息以后,天價墓地越來越吸引公眾眼球。“炒作”一度成為近年來熱詞,住房甚至大豆、生姜、大蒜、碘鹽……都可成為市場炒作題材。一方面說明市場投機意識較濃,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炒作過程中“不當得利”,并逐漸成癮,增強對土地財政的依賴。
高房價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調控勢在必行,溫總理表示:“任期內管好房價,使房價保持合理”。3600套保障房計劃的推出,地方政府敏銳地意識到土地財政已至盡頭。期望地方政府不要把開源的算盤敲在墓地上,合理引導民間流動性資金進入實體經濟乃財政可持續之本。
網絡編輯:休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