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五十年前讀北大(8)

在北大差不多六年時間里,我們曾經在三個學生飯堂吃飯。

伙食

我們在北大讀書的時候,同學們絕大多數都使用飯盆和勺子吃飯。因為所有學生飯堂都沒有椅子、凳子,頂多只有幾張四方桌子,所以大家多半都站著吃飯。個別講究一點的同學,會打飯回宿舍吃。

在北大差不多六年時間里,我們曾經在三個學生飯堂吃飯。首先是現在“百周年紀念講堂”地方的第一飯堂。第一飯堂也兼作大禮堂用,有什么大型演出,以及放映電影,也都安排在這個地方。

學校真正的禮堂,也就是只作禮堂用的地方,是原來燕京大學的建筑,在西門進來正對著的學校辦公樓的二樓。大家一般把它叫做小禮堂。我們進入小禮堂的機會很少,但是因為有一次在那里有曲藝方面的演出,不知為什么輪到我們這個班派人值班把門維持秩序,所以我知道那里有時候會有演出。我對于曲藝完全是藝盲,如果不是派工,不會去湊熱鬧。

作者:王則柯 出版:中信出版社 (王則柯/圖)

我們通常把第一飯堂叫做大飯廳。大飯廳是東西向的,在它的西頭,向南伸展出一個比較小的學生飯堂,不記得叫做學生第幾飯堂了。但是因為它與大飯廳連接在一起,我們都管它叫小飯廳。我一直懷疑大飯廳和小飯廳,根本就是用同一個大廚房。大飯廳以南、小飯廳以東,當時是一片樹林,雖然樹木不很高大,但是樹蔭嚴實??上н@片樹林現在已經變成水泥地。

我們低年級的時候,全校同學吃飯使用飯票和菜票,到了我們高年級的時候,變成全校同學使用飯卡吃飯。這種變化,體現不同經濟條件下不同的制度安排。

1959年剛剛入學的時候,繼承1958年“大躍進”時候“跑步進入共產主義”的勢頭,在北大學生飯堂吃飯付票,變成完全是憑良心付票的操作,沒有人查核。這就是說,你打了幾兩飯、要了多少錢的菜,就自個兒憑良心向飯菜票盒子丟多少飯票菜票。

我們的主食,開始的時候以饅頭和米飯為多,早上總是有稀飯。所以,典型的早餐,是手抓一個饅頭,然后飯盆里盛著稀飯,這樣勺子也可以不用,一路走一路吃一路喝,就對付完了。飯堂時而也會在四方桌上放一盆咸菜,喜歡吃的同學自己過去夾一撮咸菜到自己的飯盆里面。

午飯和晚飯,如果是吃饅頭或者窩頭,就把饅頭、窩頭抓在手里,飯盆盛菜,如果是吃米飯,當然是飯盤盛飯,打菜澆在飯上?;叵氲竭@一切,才覺得在那種情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王茜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