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若有所思的藝術展
國博方面多次強調,“啟蒙的藝術”展覽籌備時間之長前所未見——從2004年5月德累斯頓國家博物館總館長馬丁·羅特開始與中國國家博物館接觸到今年4月1日展覽開幕,整整7年。
責任編輯:袁蕾 實習生 蔣瀟
國博方面多次強調,“啟蒙的藝術”展覽籌備時間之長前所未見——從2004年5月德累斯頓國家博物館總館長馬丁·羅特開始與中國國家博物館接觸到今年4月1日展覽開幕,整整7年。然而接受南方周末記者專訪時,羅特本人則把故事的發生追溯到9年前。
2002年4月中旬,羅特就任館長剛剛幾個星期,時任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對德國進行國事訪問,并參觀德累斯頓博物館。“訪問團一行三百多人,人人輕松活潑,只有江主席表情嚴肅,一個半小時之內一言不發。當時我心想,作為東道主我應該說點什么,我說錯了也不會失去什么。于是我說,閣下,這段時間是否非常美妙?中德兩國博物館是否可以就此開始合作?萬萬沒想到,翻譯還沒說話江澤民就笑著用德語回答‘好主意’,這時我才知道他會說一口流利的德語!”
從此羅特每年至少來中國五六次,“他不知道我的蹤跡時,就會想我一定是去了中國。”羅特指著身邊的助手說。
戈特利布·??说淖髌贰逗R蛉鹂?middot;丹內克肖像》。 (“啟蒙的藝術”/圖)
國博開幕為什么選擇德國?羅特上任后發現,盡管東、西德統一十多年了,原屬東德的德累斯頓博物館依然落后——前任女館長把自己的電子郵箱打印下來發給員工,一位司機拿著紙條開車出門,最后報告說找不到這個郵箱的地址。這種狀況反倒讓羅特更加興奮,因為“每天都可以改變一些東西”。
近十幾年來中國改變了世界,那么,中國的參與也應該能改變德累斯頓博物館,這就是羅特頻繁前來中國的原因。
在“啟蒙的藝術”之前,羅特已經張羅了幾個與中國合作的展覽項目。第一個項目是2008年3月的“中國人本”,把中國攝影作品拿到德累斯頓;第二個項目是“靈動的風景”,把德國繪畫帶進中國美術館;第三個項目是與故宮博物院合作,把清宮文物和德國薩克森選帝侯王宮文物組合起來,作為2008德累斯頓“中國年”的壓軸展覽。2010年,羅特把德累斯頓博物館附屬綠穹珍寶館的25件奇珍異寶帶進上海世博會,與故宮文物交相輝映,這種展出形式背后的規格暗喻使他“倍感自豪”。
然而與“啟蒙的藝術”相比,上述幾項合作就相形見絀了。“啟蒙的藝術”展品579件,展期長達一年,是中德之間最大的合作展覽項目,也是德國三大館迄今為止最大的合作項目。如果把羅特之前促成的項目視為“啟蒙的藝術”的預熱,似乎也并不為過。
談及“啟蒙的藝術”的規格,羅特和其他兩位德國館長——柏林國家博物館總館長米查爾·艾森豪威爾、慕尼黑巴伐利亞國家繪畫收藏館總館長克勞斯·施恩克——口徑一致,如同拷貝:無論從哪方面講,“啟蒙的藝術”都堪稱世界頂級文化交流合作項目。
從主辦方實力來講,中國國家博物館自不待言,是中國老大;德累斯頓國家博物館始建于1560年,藏品三百多萬件,在德國資格最老;柏林國家博物館藏品五百多萬件,在德國最大;巴伐利亞國家繪畫收藏館藏畫三萬多件,是德國最著名的美術博物館。
從贊助方來講,德國麥卡托基金會是歐洲第一家在中國設立辦事處的私人基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