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飯盒、第一夫人、轟炸機……——國立美國歷史博物館的美國往事

博物館有個“活歷史”節目,希望能與至少四分之一的參觀者有直接的接觸。他們邀請參觀者重演某個歷史事件,譬如審判本尼迪克特·阿諾德,他是美國的汪精衛。

責任編輯:姜弘 陳軍吉 實習生 陳識

“美國有41000個中國餐廳,比所有麥當勞、必勝客和漢堡王加在一起都多。”布倫特·格拉斯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我們打算拿這個陳列到全國各地巡回展出,說不定將來還能帶到中國去。”

“產生”美國國歌的那面星條旗是國立美國歷史博物館里最受歡迎的收藏,擺放在二樓展廳的正中央,左右兩翼是“美國式理想”與“美國式生活”主題陳列。該博物館位于華盛頓國家廣場中段北側。 (國立美國歷史博物館/圖)

重演歷史·自負盈虧

1960年2月1日,在北卡羅來納州格林斯博羅的一間沃爾沃斯平價連鎖商店,四個非裔美國大學生坐到午餐柜臺前,要喝咖啡。同為非裔的店員拒不服務,這是“白人專屬柜臺”,如果為非白人提供服務她就會失業。白人經理走過來要求這幾個大學生走開。

這幾個人就是不動窩。事實上,幾個月前他們已經計劃好這一切。下一步很簡單,靜靜地坐著。警察來了,但沒有抓人。第二天又有20個非裔學生加入,并肩而坐,直到商店關門才走。很快,美國南方各地的白人餐廳聚集了數以千計的學生靜坐抗議,美國這口大鍋慢慢沸騰起來。半年后沃爾沃斯商店終于改了規矩。頭一撥在柜臺用餐、品味這個歷史時刻的非裔美國人就是當時這個商店的雇員。

如今這個柜臺被陳列在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作為展品之一,以紀念1960年代“美國民權運動”。每個周末都有職業演員在國立美國歷史博物館重演1960年柜臺邊發生的這出戲,并邀請參觀者參與。

“這是講授歷史特別有效的方法,尤其能吸引對這些歷史事件并無記憶的年輕人。”國立美國歷史博物館館長布倫特·格拉斯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2010年國立美國歷史博物館的參觀人次是450萬,其中10%到15%來自國外游客。大多數參觀者是美國游客和學生,他們到華盛頓特區會造訪史密森學會,這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機構,下設19家聲望甚高的博物館、美術館、研究機構和國立動物園。這些場所都可免費入場。

2010年美國聯邦政府給史密森學會撥款7.61億美元。其中3000萬給了美國歷史博物館作為運營費用,這是該館最主要的經濟來源。博物館餐廳和商店零售每年另有100萬美元收入。“近十年來,在財政撥款之外我們越來越重視創收和贊助。”格拉斯說,“政府要求我們所有的展覽都要自己去拉贊助。”

如今在美國,博物館館長的位子有點像大學校長。他不單要確定博物館的業務方向,還得是拉贊助的好手,從基金會、私營企業和個人那里拉來贊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