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上網:舊怨未了,新怨又來
僅依靠一個個企業、行業甚至國家標準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如若電力體制中的核心痼疾不除,電網和風電的矛盾將隨著裝機容量的提高而進一步升級。
責任編輯:曹海東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張晴
新國標:更嚴厲的限產令?
如若電力體制中的核心痼疾不除,電網和風電的矛盾將隨著裝機容量的提高而進一步升級。 (CFP/圖)
即將出臺的風電并網國家標準可能將許多風電企業拒之門外。4月11日,一位參與起草風電并網國家標準的專家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我國風電并網標準體系的核心——即《風電場接入電力系統技術規定》(簡稱 “新國標”)已經完成制定、修改,并報批電監會。
“跟企業標準沒有多大區別,甚至比企業標準還嚴厲些。”拿著手中十幾頁待報批的“新國標”文件,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副所長劉純這樣告訴記者。
所謂企業標準,是指2009年12月,國家電網公司自行制定的一份風電入網標準,并作為企業標準正式頒布,提出風電場需要具備功率控制、功率預測、低電壓穿越等功能要求。
這份企業標準在業界曾引起了軒然大波,風電企業紛紛將此標準歸為電網對風電的“限產令”——一旦達不到標準,將有大量風電無法上網。
風電標準由誰來制定?在過去一年內,圍繞企業標準是否可以取代行業標準,甚至國家標準,業界多有詬病。此次,面對更嚴厲的國家標準,業內反彈可想而知。
“即使目前的技術標準要求,一些風電場還難以達到,更不要說更嚴厲的標準。”一位風電場的負責人焦急地抱怨道。
在這份“新國標”的扉頁,記者看到該國標的主要起草單位是中國電力科學院,參與起草單位包括龍源電力、南方電網科研院、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在內的多家機構和單位。“不存在國網主導,這個標準聽取了各方專家意見。”劉純列舉了參與起草單位之一的龍源電力。后者作為中國國電集團的控股企業,如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