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夜貓】油桐花下的古坑咖啡
除了咖啡之外,古坑和其它風景名勝一樣,有著擠滿游客的小吃市集,以及許多家仿效歐洲風情的餐廳。
在臺灣的中部有個云林縣,縣里的古坑鄉名聞遐邇,因為“古坑咖啡”是個響亮的品牌,游客都知道這里生產著全臺灣最棒的咖啡豆。也許因為名氣太大,咖啡產量根本供不應求,耍著小聰明的商人眼見商機無限,就從印尼或南美進口大批咖啡,包裝在“古坑咖啡”的品牌之下,銷售出驚人的業績。當愈來愈多的游客發現“古坑咖啡”滋味普通、意興闌珊的負面評語即將毀壞“古坑咖啡”美譽之時,當地人終于忍不住爆出實情,原來游客買到的“古坑咖啡”大多不是當地所產!由于受騙上當的人數實在太多,這事件還在媒體播報下喧騰一時。
真正的古坑好咖啡,生長在古坑鄉的荷苞山上,這里和巴西咖啡著名產地圣保羅的地理位置相似,都位處于回歸線通過的區域,因此占盡了地利之便。當地盛產油桐樹,而咖啡的種植必須為半日照半遮蔭的環境,因此油桐花下好遮蔭,在油桐樹下種植咖啡最為理想;每當咖啡豆的綠色果實因成熟而轉變為紅色,在綠葉和白色油桐花海的依傍之下,最是一幅令農人們心滿意足的醉人美景。
想要品嘗真正道地的古坑咖啡也并不難,最早在古坑種植咖啡的張家,創立了歷史悠久的“巴登咖啡”,傳到這一代手上,將“巴登咖啡”所生產的咖啡豆,全部經過MOA的認證,也就是通過“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的檢驗標準,全程以自然農法種植,符合MOA執行基準所認證的有機咖啡。這樣的咖啡喝起來不只放心,因為絕無農藥殘留,并且顧及生態保育,咖啡的口感前韻溫和不澀不酸,后韻則濃郁醇厚,滿口生香。
除了咖啡之外,古坑和其它風景名勝一樣,有著擠滿游客的小吃市集,以及許多家仿效歐洲風情的餐廳。由于山景優美,似乎隨處一坐喝杯咖啡都顯悠閑,但總是有少數挑剔的旅人如我,喜歡去尋訪與眾不同的店家,在這些山間店家里,總能學習到不同凡響的人生態度。有一回和朋友開車在山路里找尋,被一股撲鼻香味所吸引,尋香下車,原來主人正在烹煮“古早味桶子雞”。所謂桶子雞,就是把整只雞放進一個鐵皮桶里,靠著下方的木炭持續加熱,慢慢將雞燜熟。
同樣名為桶子雞的店家,在臺灣四處可見,但是每位主人的巧思卻有大同中的小異,古坑這位店主人就很驕傲于他的發明。“我用一個大型鐵皮桶,下面墊個輪胎的鋼圈來架高于地面,然后在桶子底部搭置鐵絲網來放木炭,土雞或山豬肉則懸吊在桶蓋下的十字支架之下。如此一來只要算準了木炭用量,燜一只雞45分鐘,一塊豬肉則要35分鐘,蓋子一蓋上,運用桶內的空氣對流物理作用,根本不必看顧,也可以讓肉蒸到恰好的熟度。我從不腌漬肉類,只是簡單的調味料,再加上中藥店配制的胡椒,涂抹一層在肉質上,這樣才能吃到肉質的原味。你們聞到的香味,靠的是灑在桶內的黑糖和面粉,這樣就會吸油又噴香了。”果然,那一頓山中原汁野味,滋味令人很難忘懷。而這些來到山中營生的店主人,大多有著獨特的理念,他的店名取為“陶之茗”茶坊,正因為他是位陶藝家,都市的房租和環境都令他不悅,于是他帶著妻兒,在這廣大的土地上蓋了自己的陶窯和工作坊,再把自己的陶藝杯盤當作店內餐具,兒子則負責煮咖啡。在主人身旁是位忙碌而快樂的妻子,自然流露的迎人笑臉,想必也很滿意丈夫所帶領的這番生活況味。如此簡單美味,如此簡單人生,令我感染到的卻是不簡單的人生智能。
在古坑,似乎事事都講究“古早味”!吃完了古早味桶子雞,當地人又引薦了“古早味粉圓”。所謂粉圓,也就是珍珠奶茶里面的黑珍珠,這一顆顆小珍珠,也是各家自有家傳配方,很像是在意大利,同樣的面醬每家都有不同調制法。這一家著名的古早味粉圓,選用了云林縣農會推廣的地瓜制成粉漿,堅持不添加任何化學香精和防腐劑,煮出來的粉圓溫柔綿密又富彈性,煮好后淋上熬煮的黑糖汁,遵循的正是女主人外婆留傳下來的配方,一些烹調上的比例和時間等細節,都是成功的獨門關鍵。
古坑的好風光,也吸引許多即將退休的有錢人來此置產。有一位朋友以極滿意的價錢,買下了一座大莊園,他在自己建構的城堡里,釀制著金鉑白蘭地、咖啡酒、紅酒,圓了自己年輕時的夢想。古坑的古早味,釀制的正是無比甘醇的美妙人生。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