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破幼兒園啊,啥都不教”——《小人國》記錄的“小人國”

相較下,孩子比成人更接近人性本真的東西。孩子是有智慧的,他們不像我們想象的什么都需要我們去教。反而孩子是在我們教的過程中喪失了很多。

責任編輯:袁蕾 陳軍吉 實習生 蔣瀟

我們談論許多孩子不幸福的事,接下來應該想一想我們做父母的和做老師的自己是否幸福。我們如果感覺不到幸福,我們就不認識幸福,那我們怎樣給孩子幸福呢?我們總不至于看到我們的孩子不幸福只是嘆一口氣,說“唉,我也沒辦法”,眼睜睜地看著我們的孩子這樣一直痛苦下去;然后孩子的痛苦傳染給我們家長,我們再用我們的痛苦來加強孩子的痛苦。——李躍兒

小女孩辰辰每天早上都在幼兒園門口等小男孩南德,等待持續了整整一年,一天也沒有間斷過。 (《小人國》劇組/圖)

四歲小女孩辰辰,每天早上都在幼兒園門口,等待她的伙伴小男孩南德。這樣的等待持續了整整一年,一天也沒有間斷過。

與父母上班時間有關,辰辰家里天天送得早,而南德天天送得晚。辰辰總是先來。

通常辰辰要等半個鐘頭,有幾次,等待超過一個小時。即使在皚皚白雪的冬天也是如此。等南德到了,幼兒園準備的早飯早已涼透,老師把飯熱了,讓他們倆單獨吃。

紀錄片導演、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張同道拍下這樣的情景,與其他孩子的故事一起剪進紀錄片《小人國》,曾在2009年全國公映。

今年4月,《小人國》與其他23部獨立影片一起,由張獻民、左靖策劃,作為“當代中國人的一生”專題,在廣州時代美術館免費放映。

張同道不認為《小人國》是兒童片,雖然拍攝的是孩子的事情,但孩子做的事,成人也會做,只是成人多了掩飾。相較下,孩子比成人更接近人性本真的東西。“孩子是有智慧的,他們不像我們想象的什么都需要我們去教。反而孩子是在我們教的過程中喪失了很多。”一般父母認為孩子能背3000個單詞會很了不起,但張同道覺得那種教育“很恐怖”。

“包括現在所謂的國學教育,我覺得是十分恐怖的東西。父母通過學習來對孩子進行專政,讓很多孩子掌握了很多東西,腦袋像個電腦芯片,問什么都知道。但問題是,他沒情感、沒體驗了,缺乏對世界的溫度。這是最恐怖的。”

對電影里的故事,張同道沒有加入任何評論。他不知道該如何評價這些孩子的行為。

就像辰辰和南德的這種讓人唏噓的情感,“我不敢說它是正面的,也不敢說它是負面的。我只能說,它已經發生了,而碰巧我把這事拍下來了。”

他為此去求教于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系的同事,但所有的兒童心理專家都告訴他,一個孩子在4歲的時候就具有這樣持久、穩定的情感,在世界范圍內所有兒童研究的著作中,沒有發現類似的案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只是在當下的公共教育中,孩子的個性被嚴重地壓抑了。到幼兒園去,幾點干什么,都是安排好的。玩什么,給誰玩,都是老師定的。孩子們沒有選擇的權力。如果在長達十幾年的時間里,一個人沒有選擇的權力,他可能就會慢慢忘記他可以選擇。我覺得我們多數人都在過著一種被動的生活,這來自我們接受的一種被動的教育。”張同道說。

所以張同道給這部片子取名《小人國》:這是小人們自己的國度。

池亦洋在巴學園從“小老鼠”變成了“小霸王”,后來又變成了“小男人”。 (《小人國》劇組/圖)

“我們跟豬不一樣”

《小人國》拍攝的是“李躍兒巴學園”,2004年由李躍兒創建于北京。巴學園給孩子很大限度的自由,孩子想在屋里就在屋里,想去外面就去外面。甚至連吃飯,都不是規定哪個點必須吃。“巴學園”取名自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黑柳徹子的暢銷兒童書《窗邊的小豆豆》。

創始人李躍兒跟張同道是20年的好朋友,原本她只是一位有點小名氣的畫家,她像中國所有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