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的“樣子”——一個中學教師的小說和現實
教書說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傳道、授業、解惑,實際必須圍繞著校長轉,才能端好這碗飯。我教書17年來,時有生存的恐懼感。我寫小說是釋放我的恐懼感。
責任編輯:姜弘 陳軍吉 實習生 蔣瀟
小說被當成“紀實文學”
梁衛星當了17年中學語文教師,寫了一本小說。
2010年11月底,《成人之美兮》在花城出版社出版后,全國不同地方的教師讀者紛紛“對號入座”,明明是小說,他們驚呼為“紀實文學”。梁衛星說,小說寫的不少在現實中確有其事,雖然不一定都是他親歷親見,但他驚訝的是,這種事情怎么有這么大的普遍性?但小說在普通老師和學校的領導者之間引起的反響不一致,一些校長們看了,覺得隔膜,“怎么會這樣呢?”
高二年級學生在新課改后,收到118本資料,使用過的只有59本,有學生發現兩本書沒有發,價格卻沒有少。學生集體找校長談判,最后,學校給學生打了折。 (受訪者提供/圖)
梁衛星最早寫這部小說的想法始于2004年。他和“范跑跑”范美忠那時都活躍于“天涯社區”,而范美忠是四川《教師之友》雜志編輯,他就拉梁衛星給雜志寫稿,但隨后《教師之友》???,直到《教師之友》的執行主編李玉龍2008年又跑到江西參與創辦了《讀寫月報新教育》雜志,而梁衛星的小說也在2008年底寫出來第一章,李玉龍就在2009年的雜志上連載了一年。“《成人之美兮》反映了這些年來社會腐敗在教育中的投射。也是我這些年讀到的全部教育文學中,對于課堂、對于前衛的教育思想描述最富價值的教師成長手冊。”李玉龍說。
這是一部中學教師的懺悔錄。本來“成人之美”的職業,實際上陷入難以救贖的“崇高感消失”和道德扁平化的苦況:從學生身上賺資料費的回扣,為蠅頭小利明爭暗斗,以見家長之名索取紅包,女教師陪教育局領導跳舞以獲提拔,在學習壓力下女學生跳樓自殺,校長搞基建,賺夠了跑到南方……
梁衛星學校里一位人物對他說,“小說在雜志上發就發了,不要再出版單行本了。”梁衛星當然沒有聽從這種建議,小說出版后,單位出臺了“教師十條”,其中一條是“教師不允許發表不和諧言論”。
在現實生活中,有些事比小說中的故事更為荒誕。今年大年初九,梁衛星所在地區許多高中學校的校領導帶著干部和骨干教師,到廟里燒香,為高考祈福。當地有個傳統,年初九燒到頭炷香預示吉利。學校掏了3000元,爭得今年的頭炷香。
學校的車隊前一天傍晚就出發,同事們住在寺廟附近的賓館里,聚餐后一起打麻將。
子時,校領導帶隊,同事們進入廟內,和尚分發了黃紙,班主任將本班學生名單抄上,并將希望考北大清華的學生加以標記,將黃紙卷筒扎繩后,交給法師施行祈福。木魚鐘磬,香煙繚繞,眾教師跪拜如儀。
一位老師用手機拍到了燒香的照片,他告訴梁衛星,要早知道他在寫小說,他一定會提供這個細節。
梁衛星
寫小說是釋放恐懼感
梁衛星寫教師的眾生相。沒有一種“相”是傳統意義上的“教師相”。
小說最讓人尊敬也最讓人憐惜的人物是“海無言”老師。一方面,他富于思想才情,在知識界的重要報刊發表文章,也是網絡中的活躍人物,參與幾乎一切熱點事件的討論,課堂上跟學生打成一片,引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