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舊制度影響美國的幾條線索

近代以來,美國作為世界上最迅速崛起的、最強大的國家,對中國的影響是壓倒性的;以至于我們很少留意,中國作為一個延續到近代的最繁盛的古典文明,對新興的美國曾產生過什么影響。

責任編輯:劉小磊

清代廣州十三行實行所謂“保商”制度,由官方指定的行商壟斷對外貿易,但行商必須承擔約束外商、保證關稅上繳等責任;而行商之間有連帶責任,假如一行倒閉,全體行商都要共同分擔其債務,包括對外商的債務。這種債權擔保制度,直接成為1829年紐約設立“安全基金”(the Safety Fund)的樣板——而這一“安全基金”是世界上最早的銀行存款保險計劃之一,也是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雛形。

1820年左右的廣州十三行商館

我們都很了解,近代以來,美國作為世界上最迅速崛起的、最強大的國家,對中國的影響是壓倒性的;以至于我們很少留意,中國作為一個延續到近代的最繁盛的古典文明,對新興的美國曾產生過什么影響。約半世紀前,美國記者哈羅德·伊薩克斯(即伊羅生)曾這樣描述:

中國痕跡點綴于我們的日?,F實生活中,這一點可謂老少皆知。一個多世紀以前,由新英格蘭航海家引進的中國式的房屋裝飾風格,至今還伴隨著我們。在最近幾年里,中國式的風格已擴展到女性時裝,甚至是面部化妝中。在本世紀20年代,麻將熱席卷全國,然后消失,但中國餐飲卻已成為美國城市風景中令人熟悉的一部分,雜碎、炒面和許多十分精致的碟子已經被這塊擁有許多烹調技術的國土所吸收,變得很自然。因為對這些餐館的熟悉,或是由于過去從爆竹包中撕下的包裝紙,或是由于唐人街五顏六色的招牌,幾百萬美國人無疑可以辨認出中國字來。根據大量一般的知識來源,我們很小就可以輕車熟路地一眼認出中國農民戴的圓錐形草帽,或是中國式樣房頂向上翹起的角。我們知道中國謎語、中國棋、中國燈籠、中國紅、中國黃——事實上,《韋氏新國際詞典》中幾乎有三欄密密麻麻的帶有“中國”前綴的單詞,其中包括一些我們最喜愛的花卉,這些花是很久以前從中國帶回來并移植于我國的,如杜鵑花、木槿、牡丹、紫藤。(《美國的中國形象》,時事出版社1999年版,P84-85)

但除了這些生活風情的片斷,還有嗎?在觀念和制度上,還有更深刻的影響嗎?

伊薩克斯已提及,富蘭克林、杰斐遜都曾受到歐洲重農學派的極大影響,這樣就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方亞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