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龍混雜龍井茶

貴為“國茶”,卻成商販暴利天堂,產地之爭,以次充好,古種流失,龍井茶正危機重重。

責任編輯:何海寧 助理編輯 袁端端 實習生 張晴

貴為“國茶”,卻成商販暴利天堂,產地之爭,以次充好,古種流失,龍井茶正危機重重。

湖山深處、龍泓亭旁,素負“國茶”盛名的西湖龍井,正亂象叢生。

從3月新茶上市開始,有關西湖龍井造假的報道就一直未曾中斷。“從中央臺各頻道、北京的報紙到本地媒體,幾乎天天都有。”負責管理西湖龍井一級產區的杭州市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經濟與社會發展局主任科員姜新兵說。

各色龍井交替出現,真假莫辨。價格越攀越高,品質每況愈下。龍井茶的江湖暗涌涌動,已悄然演為痼疾。

2011年4月2日在杭州市舉行的一場明前西湖龍井新茶拍賣會上,每斤新茶被拍出了3.2萬元的高價。 (山禾CFP/圖)

龍井亂象

這條產業鏈背后的暴利驚人。以一斤最早的拔山明前頭茶為例,2011年收購時僅為一千多元,市場價可售出3000甚至八九千元的高價。

龍井茶市場之亂,最主要是充斥各地的假冒西湖龍井。

按照國家劃定,西湖龍井一級產區不過6800多畝,春茶產量最多不過八九十噸。而市場上打著西湖龍井旗號的龍井茶,遠遠超過此數。

“假西湖龍井是在1984年分茶到戶后出現的。”與茶葉打了55年交道的杭州西湖龍井茶商會會長、杭州西湖龍井茶葉有限公司董事長戚國偉說。由于龍井茶公司多、小而散的格局,治理很難徹底。從1986年開始,戚所在公司旗下的“貢牌”一直是國家禮品茶的定點單位。“大公司還要對品牌負責,要去做指標檢測,經過報備定級,才能給自己貼上特級標簽。”一位要求匿名的西湖龍井茶經銷公司總經理說,但許多小公司,根本無須理會這套繁瑣的程序,想貼什么就貼什么。龍井茶的亂,因此集中于農戶、茶葉公司、茶葉市場。

產區的農家樂是一大重災區。游客對此種消費方式的盲信,業已催生一道奇特的景觀。

漫步各茶村街頭,隨處可見各家門前擺放的炒茶的鍋。但實際上,農戶的茶早就被大公司收走,“每家都供不應求”。為了更逼真,有人甚至從外地專門買來青葉,當著游客的面炒制。

周恩來五次踏訪的龍井茶村、上海游客最愛的旅游勝地梅家塢村是其中的造假“佼佼者”。“在梅家塢買不到真西湖龍井,幾乎已成業內公開的秘密。”要求匿名的旅游業者說。“你們梅家塢的茶葉都是從我們拔山村拿的。”4月15日,富陽拔山村村民陳隨(化名)得知南方周末記者冒稱的梅家塢茶商身份時說。

多名當地村民證實說,梅家塢等地造假者到拔山收購貨源已成一條隱秘而順暢的產業鏈。只要一個電話,拔山村民便能以探親訪友的名義將茶葉帶進茶商家里。龍井村老支書陸鑫富一度派專人從早上5點半開始攔截外面帶進來的青葉。

拔山茶葉受青睞自有原因。由于地處高山,當地產茶比西湖龍井產區要提前一周以上,而當地種的與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王茜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