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世收藏:“躺著把錢掙了”?
在中國,舊時文人騷客對收藏的鐘情越來越邊緣了,學者評價21世紀的全新收藏格局:沒有藏家,只有上家和下家。
責任編輯:王剛 實習生 王媛媛 楊金海
西方業界有句流行語,3D推動收藏業 :Divorce,Debt,Death。但在中國,舊時文人騷客對收藏的鐘情越來越邊緣了,學者評價21世紀的全新收藏格局:沒有藏家,只有上家和下家。
北京保利2010春季藝術品拍賣會現場,座無虛席,買家云集。 (東方IC/圖)
從來不研究字畫的80后黃靖買畫,天津畫家白庚延的《黃河咆哮》,半個月的時間,從十多萬本金到三十多萬,賺了兩倍。這還不算多的。
自天津文化產權交易所(簡稱文交所)2011年1月底面世以來,首推了含《黃河咆哮》在內的8支藝術股票,價格一路狂飆,不到兩個月時間,翻了17倍。游資的追逐下,白庚延的畫作迅速超越了齊白石的價格。
黃靖生于1986,職業炒家。搞股票6年,期貨3年,還玩貴金屬,他深信自己“從來不會看走眼”。搞收藏?至少在黃靖聽得天津文交所之前,什么蘇黃米蔡五大名窯,離這個年代的年輕人們實在遙遠。
黃靖研究白庚延的畫。當然,這跟筆墨的遒勁和題材無關,而全然立于社會經濟邏輯上:“首先,這個人剛死不久,升值快;第二,名氣小,市場上他的畫少;第三,天津本地畫家,至少能保證是真畫;第四,他們之間肯定有裙帶關系。”
不需要懂藝術,只需要看懂K線圖。他果斷地砸出十多萬,在6元價位買進了01股《黃河咆哮》,在18.5元的高位陸續拋出,狠撈了一筆。
“這叫擊鼓傳花。”黃靖說。
“躺著把錢掙了”?
關心二流的畫家畫的一流的作品,五流的價格——“躺著把錢掙了”。
西方業界有句流行語,3D推動收藏業:Divorce,Debt,Death。但在中國,舊時文人騷客對收藏的鐘情越來越邊緣了,文化學者吳樹如是評價21世紀的全新收藏格局:沒有藏家,只有上家和下家。
在吳樹看來,資本如洪水猛獸,沖撞著傳統的收藏市場。有民間數據統計,全民收藏年代,保守估計九千萬中國人搞收藏。“95%的人沖著賺錢去了”,吳樹說。
藝術經紀人劉平,60年代人,大學時代他是美學愛好者,讀朱光潛和宗白華,“后來發現藝術能掙錢,還能掙大錢,趨利就戰勝了喜好”?,F在,小康的他賦閑中,有時逛畫廊、參加拍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