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氏風馬?!孔哌M山寨唱山歌
朋友前不久送我一本民族學專家寫的關于佤族的歷史的書。他告訴我,這里有你想象不到的快樂,是中國的不丹。佤族非常奔放,如同非洲南美的原始部落一樣,越原始越奔放,越能歌善舞。
朋友前不久送我一本民族學專家寫的關于佤族的歷史的書。他告訴我,這里有你想象不到的快樂,是中國的不丹。帶著憧憬的心情,我飛到西雙版納。
下飛機后,朋友們推薦吃當地玉米,好家伙,買了一塑料兜,幾十個,打開一看,玉米很小,也就是十公分這么大,但是非常好吃。一路上吃著苞米很愜意,午后就到了一個山寨,開始跟不同民族的人聊他們的生活習俗。
“三木羅”:會分肉的公道大哥
《阿佤人民唱新歌》這首歌這次又聽當地朋友唱來著,身臨其境很有感覺,唱到最后有一句 “江三木羅”。我小時候也唱這個歌, “江三木羅”到底什么意思?他們告訴我“三木羅”是一個人,“江”是“贊美”的意思,贊美他公平、智慧、公道。在奴隸社會初期或原始社會后期,大家都是平均分配的,鏢牛之后分肉是最難分的,一頭牛只有一個牛頭、四個牛蹄、一條牛尾巴、牛奶、牛鞭,每一塊肉都是不一樣的,怎么能把不一樣的東西分在不同的人里頭,大家還都滿意,的確是一個非常難的事。三木羅這個人有本事,分得大家很開心,具體怎么分沒有留下記載。 “江三木羅”翻譯下來就是吹捧公道的大哥、公平的大哥、牛逼的大哥,待客唱 “江三木羅”,都是吹捧客人的最高評價。
晚上大家圍著篝火跳舞,我問當地年輕人,到底怎么分肉你們才開心呢?他們說我們現在也不懂啊,這都是好多年前的事情。我就琢磨,其實董事長最重要的事不僅僅是把牛鏢死,還要學會分肉。肉分得好才叫“江三木羅”,分不好肉,就是“壞三木羅”。
社會主義是群體的公平
我看紀錄片,到了奴隸社會初期,開始出現一些私有社會的階級差別,比如一些祭司家里的財物開始多了,剩余的肉跑他那兒去了。另外開始出現借貸關系,窮人沒有了,可以去借,還不起錢怎么辦?就開始牽人家的牛,或把孩子牽走。三木羅是原始共產主義的英雄,到了私有社會,三木羅是沒法存在的。
佤族有一個習俗,一個人干了壞事,最嚴厲的懲罰是將他驅逐出部落,而被趕出去的人最后只能死掉。紀錄片里有個鏡頭我印象深刻:一個男人和他的老婆,帶著孩子孤零零走出部落。解說詞是:他們從此就死亡了,這是最大的懲罰。充分表現出人的社會性,尤其在原始社會、人和動物沒有脫離的時候,人類狩獵是一群人吆喝的,壯膽,如果變成三兩個人,冬天沒法御寒,更沒法對付野獸,加上精神恐懼、孤獨,最后很快會死掉。
這讓我想到了“社會”這個詞的由來。魯迅在《社戲》里專門講,“社”就是趕集,是一群人,“戲”就是在一起做一些儀式性的活動。“會”也是一群人的意思,所以社會主義講集體主義就是這么來的,“社會主義”里“社會”這個詞是中國留學日本的留學生根據拉丁文,包括德文的意思,找了漢語對應翻譯而來,最初的意思就是一群人之間的公平,強調的是群體公平。
人類的文明就是不斷穿衣服的過程
佤族非常奔放,如同非洲南美的原始部落一樣,越原始越奔放,越能歌善舞。非洲有個部落,所有人都赤裸,但大家很自如,也沒有歹意。人類的文明就是不斷穿衣服的過程。原始的民族,光著屁股唱,穿點衣服唱,砍頭就砍頭,非常的真實。我們的文明為什么陷入困境,因為虛假的掩飾越來越多,復雜的東西越來越多,本能的東西越來越少。原始社會,精神和肉體是在一起的,那兒沒有夢,夢就是生活。文明社會以后,肉體和精神逐漸脫離,住在一個屋子里,睡在一張床上,肉體很近,精神很遠。有時候彼此觸摸到精神,肉體又跑了。
人類社會越文明,故事越多,自己制造了很多障礙,然后再去解決障礙體現文明,造成了人類社會的歷史演進。與其說更進步了,不如說那是形式上的,從靈與肉的關系來說,人類是越來越痛苦了,遇到的困難、挑戰越來越大了。
網絡編輯:瓦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