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殼探索】米粉含砷的報道是如何被曲解的
嬰兒食品中的砷含量限定是否需要修改,至少在目前仍然是學術上爭論的問題。也許未來這一標準會發生調整,但現在我們仍然可以說,嬰兒米粉在符合上述標準的情況下,是安全的。
“米粉含有大量砷,我國標準低于歐盟”?這完全是一次“莫須有”的食品安全事件。1、新聞中對此事的描述與瑞典檢測機構的報告不符;2、中國的國家標準比歐盟更嚴格,“中歐之間相差百倍”完全不存在;3、被瑞典機構檢驗的所有米粉樣品,砷含量均未超標。
(果殼網/圖)
流言:近日,瑞典卡羅林斯卡研究院化驗發現,一些知名品牌嬰兒米粉中可能含有砷元素。而關于米粉含砷在多少微克范圍內算正常,我國標準和瑞典公布的“含 毒”標準相差幾百倍。在我國,嬰幼兒食品中每公斤含有不超過200微克的無機砷屬于安全范圍,而瑞典研究機構公布的相關產品含砷量為1.7微克這個標準已被視為“含致癌重金屬”。
調查: 此流言一出,網絡上便如炸開了鍋。很多媒體和網民紛紛指責這些品牌執行“雙重標準”。還有人說中國的安全標準太寬,竟然與瑞典標準相差幾百倍,完全是在“草菅人命”!
謠言粉碎機調查員認為,砷在自然界的土壤和水中廣泛存在,并且會在大米等農作物中富集。嬰兒米粉中的無機砷即來自于原材料大米(而不是在生 產過程中 被引入),因而難以完全避免,只能通過國家標準將砷的含量限定在一個極微量的安全范圍內。在這個范圍內的砷,即使考慮到長期食用的因素,也不會對嬰幼兒的 健康產生明顯的影響。關于這一點,在 果殼網“健康朝九晚五”主題站的文章 《嬰兒米粉,含砷不代表有害》 中有詳細的論述。
媒體報道與原檢測報告不符
謠言粉碎機調查員發現,國內媒體對此事的報道,有一些細節與原檢測報道不符??_林斯卡研究院在報告中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