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調經濟結構,高物價就沒辦法解決”——三問青海難題

為什么相對貧困的青海,物價漲幅卻動不動就是全國首高?孕育高CPI的土壤究竟是什么?能不能改,怎么改?本報記者采訪了青海省社科院副院長孫發平和青海經濟研究院院長李勇。

責任編輯:鄧瑾 助理編輯 溫翠玲

1960年后,青海省的每一屆領導,都要考慮這么少的耕地,怎么能養活這么多人。

青海省依托優勢資源,大力發展重工業,輕工業的比重占比不到10%,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吃、穿、用、衣、食、行等方面的產品自給率非常低。

因為大部分食品和日用品需要從外地進來,青海自己想要控制價格就很難。

為什么相對貧困的青海,物價漲幅卻動不動就是全國首高?青海這個資源豐富的大省,孕育高CPI的土壤究竟是什么?能不能改,怎么改?帶著這些問題,本報記者采訪了兩位當地學者——青海省社科院副院長孫發平和青海經濟研究院院長李勇。

物價為何這么高?

孫發平:這和我們的經濟結構有很大關系。青海是一個資源性省份,鹽湖、有色金屬、水電等都比較豐富,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青海選擇了一條資源型發展道路,形成了重化工結構為主的工業結構,第二產業的比重超過了50%,達到了一半以上,而輕工業的比重則占比不到10%。

這導致了兩個結果:

1.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吃、穿、用、衣、食、行等方面的產品自給率非常低(我們自己生產的蔬菜大概只能滿足全省需要的40%),而青海又地處內陸,距東部沿海相距差不多兩千多公里,運輸費用比較高。這直接導致一些商品的價格比較高。

同時,因為大部分需要從外地進來,我們自己想要控制價格就很難。

2.由于資源性產業與全球經濟聯系比較緊密,國際上價格一變,青海的這些產品的價格也立即發生變化,輸入型通脹的壓力比較大。

另外,青海是欠發達地區,它的財力有限,而民生方面欠賬又很多。比如說,青??側丝谖灏俣嗳f,尚未脫貧的還有138萬。城鎮里面,還有二十多萬的低保人口,這都需要花錢。政府想拿出更多錢對商家進行補貼,抑制物價,也非常困難。

李勇:看待這個問題,必須有一個大背景。近十年來,隨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