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精神病人嗎?——國內精神病專家眼中的美國校園槍擊案主角
“你有億萬次機會……”綜觀趙承熙作案前后,其實其精神病癥狀早有了先兆,但是,由于周圍人們對精神病認識的不足,導致錯過對趙承熙的救助機會。
編者按 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槍擊案發生后,兇殺趙承熙一時間成為心理學家和精神病專家關注的對象。多數心理學家認為趙承熙有心理方面的問題,但是精神病專家更傾向于認為趙承熙是一名精神病患者。江蘇無錫市精神衛生中心的劉錫偉教授甚至將此案與15年前轟動一時的盧剛槍擊案相提并論。兩種看法盡管存在一些重疊的中間地帶,但是在根本問題上卻是涇渭分明。鑒于很多惡性行事案件在認識上均呈現出“精神病專家vs心理學家”的局面,本報現將兩種觀點予以發表,請讀者明察(心理學家的觀點見本報第12版《“他人就是地獄”》)。
偶然、公開、殘酷、特立獨行、情感冷漠、濫殺無辜……這些正是劉錫偉總結出的“瘋劫”特點。他認為,這些特點適用于馬加爵,適用于邱興華,同樣也適用于趙承熙
偶然、公開、殘酷、特立獨行、情感冷漠、濫殺無辜……這些正是劉錫偉總結出的“瘋劫”特點。他認為,這些特點適用于馬加爵,適用于邱興華,同樣也適用于趙承熙
4月17日,在美國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校園內,
成千上萬名師生和家屬為32名槍擊案死難者舉行燭光守夜活動 呂明響/圖
弗吉尼亞理工大學槍擊案案發之時,無錫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劉錫偉教授正在美國紐約州小女兒處。在此之前,他先去洛杉磯拜會了自己28年前在湖南醫學院進修時的老師——一位已經年近八旬的華裔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