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缺信仰,不能全怪轉型
宗教國家或宗教起的作用,容易使人真正從心底上有信仰。但政治不可能解決所有社會問題,不可能十全十美了,反過來容易讓人疏遠甚至喪失這種信仰。
責任編輯:戴志勇
宗教、政治與道德都可信仰
問:去年年底,你在FT中文網上談《中國人信仰什么》,反響較大。鳳凰網博報最近做《尋找中國人的信仰》專題,也有很多反饋,網友激烈辯論什么是信仰。國人對什么是信仰還缺乏共識,在中國的語境下,該怎么定義和詮釋信仰?
葛劍雄:信仰沒什么國界,我理解的信仰是這樣,對某種事物、觀念、思想甚至概念,非常堅定地信任、認同,以至不自覺會把它作為自己的行為規范,或人生追求,就是信仰。
群體、階層甚至個人,古往今來都有各種不同的信仰。很少有人完全沒有信仰,或不受某種信仰驅動的。并不是宗教信仰才是信仰,有人有政治信仰,也有人信仰某種道德、準則、理念,宗教信仰由于它的特殊性,往往比較堅定、自然。
但某些人的政治信仰也可以很堅定。中國古代多數人沒有明確的宗教信仰,但對儒家或其他什么家還是有信仰的,精英、社會上層有這種自覺。社會底層也不自覺地有信仰?,F在都講信仰危機,尤其在中國,應該考慮怎么辦,未來有什么發展的可能性。
問:在鳳凰網與新生代聯合做的調查中,超九成網友認為,當今是一個信仰缺失的年代,然而又有近八成網友認為自己有信仰;另一個調查中,超過六成網友在遇到挫折時首先是向朋友訴說,不到五成選擇默默禱告或拜佛??雌饋?,調查結果有些矛盾,你怎么分析?
葛劍雄:不同的人對信仰的理解不同,出現這些矛盾很正常。比如,國人指責別人不去干某事,自己卻不去做,他的標準不同;反對插隊的人,如果有機會,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