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野“逃生”十二年
為消除可能出現的不良影響,當地正努力進行淡化處理:一是恢復袁鐵明一家的戶口;二是防止他接觸外人,尤其是記者;三是謹慎處理他的案件。
責任編輯:王剛 實習生 王媛媛
河南農民袁鐵明的畢生理想就是擁有一個兒子,然后教他犁地放羊,但命運卻和他開了一個過于漫長的玩笑——在近四分之一個世紀的時間里,他接連成為了6個女孩的父親。
在這個窮困而執著的莊稼漢看來,這并非一個宿命意義上的黑色幽默,而是赤裸裸的精神和現實的雙重夾迫。為擺脫“無后”的恥辱和躲避可以預見的制裁,袁鐵明領著妻女躲進深山,在一個山洞里與世隔絕生活了12年。
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性別賭局”中,袁鐵明不斷被邊緣和遺忘,又企圖以不斷生育來自救。在夢想破滅的2010年,走投無路的他將最小的女兒送人,爾后被警方發現。袁被迫走出叢林,回到早已面目全非的現代世界。
在山的深處,袁鐵明一家在淤塞的山洞中安了家。他們開荒種地,挖井取水,成了村里人眼里的“野人”。 (駱曉強/圖)
“沒有男娃頭抬不起”
在回程的公共汽車上,袁鐵明對妻子宣布了剛剛做下的決定:“我們逃外面去,一定要把男娃生下來。”
2011年4月23日下午,44歲的袁鐵明在一塊新開墾的坡田邊揮舞著剛磨好的鐮刀。動作還算麻利,他卻感覺自己有些老了,心力也大不如前,就連年輕時一些志在必得的事情也慢慢變得模糊——例如想象和兒子在田間揮汗如雨,然后看著他長成一個強壯的男人。
如今這一切已遙不可及。過去12年間,除了不斷增多的女兒,袁鐵明幾乎毫無作為。長期焦慮、辛勞和毫無節制的生育,更嚴重損害了他和妻子的健康。“這就是命。”袁鐵明嘆息。
位于河南省西部的嵩縣風光如畫,卻極為貧困。袁鐵明的家就坐落在縣城西北四十多公里外的深山里,所有建筑物是一個廢棄的山洞,兩間看得見天空的草棚和一個用枯枝圍成的簡易廁所。在這里,袁鐵明很努力地種玉米和放羊,但仍不能填飽6個女兒的轆轆饑腸。這一切在他看來,僅僅因為是“少了一個兒子”。
袁鐵明出生在16公里外的小章村,只上過半年小學。由于大哥年少夭折和弟弟過早出門謀生,他成了祖業的實際繼承人。一座5間房的宅院和兩畝地讓日子過得還算湊合,但問題也隨之出現:1999年,妻子謝娥為他誕下了第二個女嬰。
對一個中國農民來說,這意味著合法生育權的終止,但對有著強烈的家族使命感的袁鐵明來說,則又是另一回事。“農村人,要的就是根脈。”他說,“沒有男娃連頭都抬不起。”
這是中國農村不言而喻的現實??v使在21世紀的今天,兒子仍被農民視作賴以炫耀的財富和勛章。
袁鐵明的話在自己身上得到應驗。他為人直率,易得罪人,“無兒”自然成為記仇者反擊的把柄。“他們故意在我面前說些難聽的話,斜著眼看我,好像我有多可憐。”袁鐵明說,“連母親也要跟著遭罪。”
辦法也不是沒有。一些同樣盼著延續血脈的鄰居會偷偷多生一胎,到時交些罰款就行了。但袁鐵明沒有錢,他和妻子都不識字,每年那點收成還不夠換一身體面的衣裳。所以當1999年8月23日計生人員上門要將袁氏夫婦拉到縣城做結扎時,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王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