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差大臣”居正
居正自辛亥正月負命回鄂,除了七八月赴滬購槍短暫離開,一直堅守在漢,備嘗艱辛,力促共進會、文學社的聯合,運籌帷幄,策劃起義,堪稱“第一功”者,非其莫屬。
責任編輯:劉小磊 李楠
【辛亥逸史】
黃興和譚人鳳詩中有“能爭漢上為先著,此復神州第一功”,此句并非夸譚一人,而是夸贊領導武昌起義的諸位元勛。居正自辛亥正月負命回鄂,除了七八月赴滬購槍短暫離開,一直堅守在漢,備嘗艱辛,力促共進會、文學社的聯合,運籌帷幄,策劃起義,堪稱“第一功”者,非其莫屬。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居正出任內務部次長,是武昌起義領導人中惟一入閣者,論者雖云“受知于孫、黃”,考其功績,也是實至名歸。
居正力促共進會、文學社的聯合,立了辛亥革命“第一功”
“欽差大臣”
中部同盟會議定之后,眾人紛紛回國,籌劃長江革命。庚戌(1910)冬,居正從東京回國,行至上海,接到楊時杰密函,“武漢組織略有頭緒,請速回”,即登舟回鄂,他自光緒三十一年(1905)赴日留學,五年未歸,船過武穴,上岸省親。
居正,字覺生,湖北廣濟人,生于清光緒二年(1876)。1905年赴日習政法。廣濟與蘄春相鄰,在東京,他和蘄春人田桐關系最為密切,同盟會成立,田桐參加最早,被選為評議員兼總理秘書。居正由田桐介紹加入同盟會,主盟人是宋教仁。同盟會內部非??粗赝l關系,因田桐的引薦,居正得以搬進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租的房子,和孫中山、汪精衛、胡漢民等人同住,很快就得到了孫的信任,成了同盟會高層核心圈子里的人物。不久,孫中山派他去新加坡協助田桐辦《中興日報》。1908年8月,孫中山又派他到仰光創辦《光華報》,他在緬甸大力發展同盟會組織,在各地設立了25個支會,得到孫的賞識。
正月十五(辛亥,1911年2月13日),同盟會聯絡員劉承烈派人到廣濟給居正送信,請速來漢。居正于第二天下午趕到漢口。劉承烈把居正接入俄租界寶善里廣惠公司歇息,這家公司是宋教仁派湘人鄒永成注冊的,表面經營礦業,實為同盟會設在湖北的秘密機關。劉承烈交給居正一封黃興的親筆信:
吾黨舉事,須先取得海岸交通線,以供輸入武器之便?,F欽、廉雖失敗,而廣州大有可為,不久發動。望兄在武漢主持,結合新軍,速起響應。(《黃興集》,中華書局,1981,P34)
劉承烈告訴居正,黃興已派譚人鳳到上海、南京、九江等處聯絡,不久就到漢口。居正暗自著急,“望兄在武漢主持”七個字分量極重,黃興把領導武漢革命團體響應廣州起義的任務托付于他,可他新來乍到,對湖北的情況還不了解,可以接上頭的只有楊時杰和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