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喝還是不喝——從營養學角度看牛奶的利與弊
科學家發現,牛奶或其他奶制品的食用,對骨健康、防治中風、心血管疾病、腸癌頗有益處。然而,大量飲用牛奶還可能增加前列腺癌、帕金森等疾病。
責任編輯:朱力遠
人類是世界上惟一在成年后還飲用乳品的哺乳動物??茖W家發現,牛奶或其他奶制品的食用,對骨健康、防治中風、心血管疾病、腸癌頗有益處。然而,大量飲用牛奶還可能增加前列腺癌、帕金森等疾病??紤]到中國人的低牛奶攝入量以及主要疾病譜,還是應該一如既往地推薦增加飲用有食品安全保障的牛奶。
2009年12月15日,成都市青羊區,醫生在為80歲的老人游劍波做骨密度檢查。 (CFP/圖)
作為世界上惟一一種在成年后尚飲用乳品的動物,人類攝食牛奶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5000-6000年左右新石器時代的歐洲。其時,牛已被馴養,畜牧業初具規模。近來不少考古學研究提供了不少當時人們食用鮮奶或者奶制品的證據。到了19世紀末,巴氏滅菌法(即低溫消毒)和玻璃奶瓶的發明使得牛奶的運輸、儲存成了可能,從而進入了大規模生產、營銷的時代。
在中國,早期牛乳飲用多局限于邊疆以畜牧業為主的地區,其后才逐漸擴散至中原。雖然牛奶在很長時間都未能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之日常食品,卻?,F于王孫貴族的席筵,被譽為“香美”佳肴。據《馬可·波羅游記》,蒙古人在13世紀已經開始制作并食用奶粉,這是世界上最早關于奶粉的文字記載。
歷史使命
有意思的是,中醫很早就開始關注牛乳的醫療功能。如晉人葛洪(公元284-364年)在其《肘后方》中說牛乳能夠治療“腳氣之病”。此病乃維生素B1缺乏性疾病,非望文生義之“腳癬”。
據撰于6世紀的《魏書》中所載,太監王琚“常飲牛乳,色如處子”,暗示牛奶或有養顏防衰老之功能。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里面亦云牛乳“老人煮粥甚宜”。無獨有偶,清代《紅樓夢》中,曹雪芹借賈母之口對寶玉等人循循善誘:“牛乳蒸羊羔”乃“有年紀的人的藥”(第49回)。曹氏非醫者,故此言或可代表當時民間流行之觀點。
清末民初,國力積弱,有識之士從多方面尋求民族振興之法,或有鼓吹國民健康為國家昌盛之根本者。和東亞飲食相比,歐美人飲食的一個顯而易見的特點是大量飲用牛奶。于是有人撰文云:“多飲牛乳可能增進兒童之健康,推而改造將來民族體格之雄偉”(李春榮語,轉引自李忠萍之文章)。商家亦借勢而上,宣稱“牛奶關系一國之強弱”,“多飲牛奶,養成壯健國民,發揚民族精神”。牛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方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