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主義的北極星”墜落之后

本·拉丹留給世間是一個很早以前就已經支離破碎的恐怖組織。在全球制造恐怖的基地組織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責任編輯:曹筠武 史哲 實習生 劉星 蟻暢

本·拉丹留給世間是一個很早以前就已經支離破碎的恐怖組織。在全球制造恐怖的基地組織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本·拉丹和他的基地組織從來就是被邊緣化的一群人。除了煽動仇恨和殺死美國人以外,他們的所作所為根本無法影響到普通人的生活。

本·拉丹是后9·11時代“全球恐怖主義的北極星”。他指明了方向,但也僅此而已。

沒有國家力量的支持,就不會有全球恐怖主義。

本·拉丹被擊斃后,卡爾·文森號航空母艦承擔了DNA檢測、安葬等一系列后續工作。本·拉丹最終被海葬于北阿拉伯海。象征美國鼎盛武力的航空母艦安排美國最大敵人的后事,不知道這是否命運的巧合?

從2009年開始,美國的情報機構就一直在猜:美國的頭號公敵,某些極端主義勢力眼中的英雄,奧薩馬·本·拉丹是不是已經死了?在經過2006年至2007年通過電視講話頻頻露面之后,他多年來只能通過在互聯網發布的錄音維持存在。

對一個以反西方化、反全球化為宗旨的恐怖組織,最大的諷刺可能是,如果不依賴于西方文明的現代成果,這個組織幾乎難以為繼。沒有全球化的貿易和金融體系,本·拉丹不可能在全球范圍內為其恐怖主義活動籌款,也無法將他們的資金——主要是美元——分配到需要的地方去。而失去現代武器或通訊工具的支持,任何一場“9·11”意義上的恐怖襲擊都無法實現。在將近10年的反恐戰爭中,除了和身邊最重要的幾個親密戰友見面之外,本·拉丹只能依靠互聯網、衛星電話甚至智能手機與全球的圣戰者們聯絡。而所有這些現代工具,都會留下可被追蹤的痕跡——盡管他們已經小心翼翼,但恰恰是本·拉丹身邊保鏢的衛星電話信號,最終在2010年7、8月間暴露了他的行蹤。

也因此,早在2006年,包括美國蘭德公司在內的許多情報研究機構都形成了一個共識:作為具有組織恐怖活動能力的“基地”組織已經不復存在了。從2006年至今,本·拉丹通過各種渠道號召發動圣戰,呼吁“殺死每一個他們能看見的美國人,是每一個穆斯林的責任”。但穆斯林社會對這一號召的反應冷淡——美國本土在2001年之后從未受到攻擊,而歐洲則在2007年的馬德里列車爆炸案以后維持平靜。

在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上官蘭雪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